至于他为什么一直秘而不宣,李婧冉就不得而知了。
李婧冉甚至都推测不出自己是什么时候露的馅,又或者说李元牧是什么时候就发现了她的古怪。
待李婧冉冷静下来后又细细推敲之时,她才发现华淑当时故意给他们留了一个背影,可谓是一石二鸟。
第一“鸟”自然是试探,华淑想试探李婧冉是否能和她想象中的那么聪明、有没有资格做她的盟友。
第二“鸟”是建立在第一“鸟”的前提上的。
倘若李婧冉不够聪明,她自是也领会不到第二层的含义。
但当李婧冉放空大脑从头再看了遍这一整件事时,她才发现华淑兴许是在帮她。
那天在庭院里意外看到华淑的背影,与其说是在李元牧面前曝光了李婧冉的假长公主身份,不如说是在李婧冉面前曝光了李元牧。
当然,李婧冉也无法完全确定这是华淑有意还是无意为知的。
毕竟如若这当真是华淑安排的,那她就得十分肯定:就算李元牧知道了李婧冉是假冒的,他也不会立刻揭穿她。
可是为什么呢?这一点是李婧冉始终想不通的。
她把自己代入李元牧的视角,倘若她有一个深爱多年的对象,而这个对象某天突然被人假冒了,她一时之间恐怕也会作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因为感情向来是不受理智掌控的。
她会担心,担心自己心爱的人是不是出事了;也会愤怒,怒的是这冒牌货怎么敢不自量力地冒充她的心爱之人。
这些才是正常的思维,而不是像李元牧这般,倒好似根本不在意“华淑”内核里装着的是谁的灵魂,就好像他只是需要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陪着他。
就好像是天下百姓对大祭司的一种寄情。
大祭司永远戴着罩面轻纱,一身白衣胜雪,而百姓们根本不在乎面纱下是谁,他们只是需要这么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人?
李婧冉微不可查地蹙了下眉,总觉李元牧的情绪很蹊跷,但她又不确定自己是否不该用正常人的思维去揣测攻略对象们的心路历程。
毕竟以严庚书为例,她从正常人的角度出发,从没想过有人面对自己寻觅了多年的救命恩人,非但不报恩,居然还手刃恩人。
不敢想,真的不敢想。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若不是李元牧下意识露出的反应,李婧冉兴许到现在都还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早已被李元牧看透了假冒的事实。
毕竟李元牧实在把心思藏得太好了,而李婧冉终于发现后,总有些隐约的不安。
但有句话说得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
要是李元牧从发现的那一刻起就跟她摊牌,那李婧冉心里还有个底,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捉摸不透他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