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

双钗缘 鲜肉豆沙粽 1778 字 2024-01-07

“少时一起在太学念书,我们读的是仁义礼,他读的是农耕记。后来略大点,他跟着颜公游历四方,我们在习制衡之道。再回来我便觉出他变了许多。虽还是那副招蜂引蝶的骨肉皮囊,内里却是不同的。可究竟何处不同,我却说不上来。”晏徽扬淡淡道,“直到现在,我才后知后觉,原来他的道,非在谋天下,而在活人命。”

清懿的目光顺着他的视线看向棋盘,透过棋路,她似乎看到那人的身影。

他总是这样,脸上挂着漫不经心的笑,走的每一步棋,却燃烧着最刚烈的傲骨。

“他这样也很好。”清懿突然开口,声音极轻,好像是不经意说出的话。

明明有张睥睨人间的脸,却生了一副慈悲心肠。

“是,他很好。这就是他替自己选的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知道这么做的后果,被驱逐出京,已经是皇祖父最周全的法子,谈不上谁对谁错。”晏徽扬闭着眼,低声呢喃,“所以,我时常在想,或许兆哥儿不应在帝王家。”

晏徽扬的神思回归眼底,最终凝聚成落寞的余烬。寥寥寒风里,他长叹了一口气,“罢了,你同我去。”

清懿得到了答复,只微微颔首,权当告辞。

回去的路上,她有些走神。脑海中总是闪回许多熟悉的画面。

清懿对待自己的情绪总是很坦诚,当她察觉出自己的异样,就开始追根溯源。

灯花燃尽一盏又一盏,直到夜深寒重,她辗转翻了个身,忽然福至心灵。

白日里,晏徽扬形容中的那个袁兆,和记忆里最初的那个袁兆好像重叠了。

那时,她虽听闻袁兆大名,却并不屑于空有才情的花架子。即便人人追捧,她只觉乏味。直到后来的数次交集,她渐渐意思到,这个人和传闻中的不太一样。

原来他的爱好根本不是画画,而是扛着锄头种地。古人云,君子远庖厨,他却悠哉悠哉地砍瓜切菜,直言这君子不当也罢。人世间种种规矩,好像都束缚不了这道自由的风。

坦诚地说,在某一个时刻,清懿有点羡慕他。

富贵身,慈悲心,光风霁月皮囊下,藏着不必为外人道的傲骨。

那是一切情感的源头,是少女动心的开端。

很久以前,也忘了是什么时候,偶然翻到古人写的诗,清懿鬼使神差地摘录下来,等回过神才瞧见纸上整齐地列着一行字——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也不知怎么,她下意识要藏起来,却正好被袁兆看见,两个人你争我夺,好容易才岔开话题,这句诗也就抛到脑后。

时过境迁,不同时光里的同一个夜晚,清懿想起这桩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