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季陈辞从案桌钻出来,抚平衣上的皱褶,吁着气道:“幸好我跑得快。”
烛火摇曳,照亮时聆的脸庞,她顺手将旁边的香烛也点上:“你去找知心了?”
想来知心弄那么大动静,就是为了引开观南,让他有时间溜进来,只是他平日与知心并不算热络,也不知他是怎么说服的。
“嗯。”季陈辞不以为然,“找他帮了个忙,一说是给你送东西,他立马就答应了。”
时聆笑道:“他倒是热心。”
忆及当年,她脑海中浮现出几个模糊的身影。
“你来得正好。”时聆放下香烛,抬眸注视着佛像,眼中墨色难晕,“我方才想到些事情,觉得有些古怪。”
作者有话说:
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妙法莲华经》
第36章 撞钟
◎一百八,其和为九,九九归一。◎
“什么?”
“你可还记得山上那尊佛像?膝边沙弥有四, 神态各异。”时聆肃然道,“当年的佛寺中,应该有四位沙弥, 而眼下除去我们,只有三位沙弥, 还少了一位。”
少了那个最小的沙弥。
季陈辞坐在蒲团上, 长睫垂下,掩去眸中神色:“这里的时间被提前了四年,许是他年岁尚小, 还未入寺。”
案上的佛像横眉怒目,掌中的大刀在烛光下泛着泠泠的白,时聆收回视线, 又拣了只未燃的蜡烛,蹲在地上比划。
烛底划过地面留下浅淡的痕迹,时聆细算道:“知心和如常彼时不过十岁,若是时间提前四年,那他们如今应该六岁?确实能够对上, 观南师兄……也能对上。”
时聆仔细回想那小沙弥的身形, 他当时的个子应该跟此时的知心差不多, 若知心现在六岁,那他……
“倘若他当时六岁, 那他现在……”时聆迟疑道,“不过才两岁?”
像是想到什么, 她猛然摇头:“不对!”
当年她再路过襄城时,杀戮已经结束, 她便转道去了乌山, 她路过伽和寺时, 那个叫传明的小沙弥已经在那了。
依住持所言,他是从襄城逃出去的,他是如何逃出的,又是何时来的寺庙?
而在不久前,他们才经历过屠城,并未见有人逃出来。
如果说幻境中的命运都是注定,无法改变,那为何他原本能逃出来,现在却不知所踪呢?
沉思片刻,时聆忽然想到一种可能,她眸光微闪,嗓音发紧:“会不会……是我们夺了他的生路?”
原本从战乱中存活,留在伽和寺的人,是小沙弥传明。
而现在,逃离襄城,躲入寺中的,是她和季陈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