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

“再有,以大王近年的性子,便是要针对西岐,他所选的,应该也是兵不血刃之策。”

他微微一笑,“只要不打仗,便任由大王针对吧,就当是让他出口气。”

西岐虽因防守边疆,麾下将士极为骁勇善战,但殷商有名武将更是不知凡几,此时相争,西岐唯有落败一途。

倒是文治,姬昌极有自信,大王必定无法轻易动他根基。

“你心里有数就好。”太姜赞许地点头,面色微微凝重,“你如今该重视的,乃是另外一事。”

姬昌正色行礼,“还请母亲教我。”

第79章

听得姬昌恭敬的问话,太姜一字一句说道,“重视你的嫡长子,伯、邑、考。”

伯邑考?姬昌不解地皱眉,“母亲,我儿伯邑考上孝顺父母,下友爱兄弟,秉性温良,待人宽厚,一向无甚不妥。母亲为何有此言?”

“他样样都有,唯有一处不好。”想起丰姿俊雅的嫡长孙,太姜深深叹息,“他并非天命继位之人。”

姬昌跟着叹口气,“母亲怎又说起这个?天命既变,伯邑考身为世子,自当继承西伯侯之位。”

“这正是烦难之处,”太姜缓缓摇头,双目定定地看向姬昌,“你可确信,往日里不曾重视次子甚于长子?”

他可有重视次子甚于长子?姬昌扪心自问,然后无奈点头,是有的。天命继位之人乃是次子,他的心底便早已做好了失去长子的准备。

只因若非长子去世,继位之人又如何轮得到次子。此种情况下,他只得减少对长子的关注,以减轻即将到来的失子之痛。

见姬昌回过味来,太姜又道,“你以为自己的表现,妻妾是否看得出来?子嗣可否感受得到?西岐的文臣武将又是否心有计较?”

姬昌继续回忆,太姬与他谈论的多是次子,然她每回给几个儿子准备物件,伯邑考总是独一份的好。

自次子以下,儿子们与他单独相处时,每每力争表现,然与伯邑考同在时,各个循规蹈矩,不曾多说一句话。

而众多文臣武将,虽对长子多有夸赞,实则却并未有他的亲信将家中女儿嫁与长子。

这是妻子明明最为重视长子,却用次子讨他欢心;儿子们勤奋上进,却惦念长兄,甘当绿叶;他的亲信之人,竟是没有一个看好伯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