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谈话,不必那般生分。”皇帝放下手中的奏章,大太监很快将路君年记录的其他朝官的言论呈递到皇帝手边,皇帝慢慢翻看起来。
没过多久,皇帝放下这些零散的纸页,大太监又将它们重新交回给路君年。
皇帝:“说说你的看法。”
路君年:“就目前来看,早朝上争执得最厉害的三位官员分属三营,但他们争吵的内容仅停留在表面,而李元迁大人提的谏言之前更是闻所未闻,惊世骇俗,且没有一位朝官强势地站在他那一边,或许李大人的提议只是偶然,从这一点来看,有几位朝官的言论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皇帝一直看着路君年,没有出声阻止,路君年便继续说。
“中书令洛大人和左右仆射都没有说话,除了他们三位重臣,六部尚书中属吏部的李大人年纪最长,威望最高,也是最敢谏言的。李大人谏言一出,工部的钟大人和刑部的方大人都没有表态,倒是剩下的三位尚书大人异议非常,王之洞与白向野二位大人都不看好李大人的谏言,王义凛大人委婉说辞。”
路君年简短地总结了早朝上几人的言论,这才放下手中的木盘,朝着皇帝的方向拱手道:“剩下的,微臣便不敢言了。”
时间太短,仅单单依靠这么点言论,还不能揣度他人真正的意思,最起码,路君年不能在皇帝面前无凭无据地猜测。
-
接着,路君年又说了下上早朝前众人的站位,虽然同样没有什么依据,但多少能做一个权力倾扎的参考。
“观察得还挺仔细。”皇帝说道,“你可知他们为何这么紧张国库内的财政情况?”
路君年稍加思索,答:“边境战事告急,有一拨银两用在了粮草上,京城内的官员们自然担心自己的俸禄能不能如期如实地发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