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同桌人举着筷子无处下手,孙淑一深感惭愧,只好热情招呼众人随便吃菜。不知道吃什么?她很体贴,主动为众人布菜,连阮知州四五岁的嫡长孙都照顾到了。至于公筷,一家人不兴讲究这个!
一连几天下来,就是阮知州受得了,府里家眷也受不了了。可又不能开口赶人,免费劳动力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得先把各项技术教下去。
没办法,阮知州只能派人快马加鞭给东边的巫州知州送了公文,把这个搞政绩的好法子分出去。
但天下没有白得的午餐,接连两州之间的路程得巫州衙门负责。
又耽搁五六天,见到巫州回函了,孙淑一才把熟工留在矩州,然后打道回府。
当然,孙淑一也不是真不要面子的,有机会该维护的还是得维护一下。
当着四人的面,她自然而然隐去了事件的全貌,只说自己口若悬河据理力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阮知州为宁阳县又开了这么一条商路。
但矩州到巫州的路程,是到播州的三倍。期间还要绕过几个州府,才能往京城去。
不过几人这一趟商本就没指望走水泥路,只是为了之后通商方便罢了。
第一趟商走现有的官道去京城,从播州过去是最方便的,现在知道两州知州间的龃龉,恐怕播州是不好过去了,搞不好这一趟就白走了。
可若是走巫州,得多花费一个月时间,来回就是两个月。路越长,出意外的可能性越大。
“我记得巫州有水路?”宋清忽然道。因为要走商,他闲时也研究过舆图,这时才想起来这回事。
“我听说是有的,不过好像也不能通往京城。”范理虽是长在京城,对各州府的水路陆路却也了熟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