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八十多人。
能上名单的,总计不到一百人。
他又拿来了另外一份名单,细看了起来。
“嗯?”
一条来自蜀地的功劳标记有些奇怪。
其他地方都老老实实‘某某地方某某官员做了某某事。’但蜀地很奇怪,夹在知府府尹下面的居然是标着一个大祭司,功劳居然还是‘教化有功,百姓和乐’。
今年乡试之前,云贵那边有部族再次上了折子希望朝廷通过他们的‘土司制度’,保留自家人当官的权利,安临琛一律没给过,明确说明想要当官就去考试,最后倒也老老实实的接受了朝廷的派官。
怎么到了这蜀地隆安府,掌权的就是大祭司了?
首先他不傻,不是人人糊弄的皇帝;其次官场上没有舍己为人的傻子,会白白将功劳拱手相让,送人平步青云。
这可是会给上面过眼的折子,哪怕只提到个名字;谁不想被记住?
安临琛眯了眯眼,一个没朝廷认可的土部祭祀,也敢笔墨书自己‘教化之功’,功劳在哪,教化什么了?
但现在讨论的不是这事,所以安临琛扫了一眼记下,就接着看了下去;好在下面的功劳记载上没有什么比较奇怪的人和事出现了。
安临琛大手一挥,道:“快过年了,最近朝臣们都辛苦了,就拿玻璃器具作为年终奖一起发下去吧。”
麦冬第一次听‘年终奖’这个词,但飞快理解了它的意思,暗暗觉得不愧是陛下,形容的就是合理,甚为到位。他点头应声,“明白了陛下,臣会根据这些折子拟一份加了玻璃器的奖赏名单。但这玻璃器具那么多,全都当做奖励发放下去吗?”
那也太多了些。
几百来人分几万玻璃器,着实有些过于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