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刘遂左手食指有意无意地划过北图勒的辛岭原,这里,曾受中原辖制。

辛岭原,现在是北图勒右贤王的辖境,前朝曾在此处设阳夏郡,阳夏只辖平、砀、契三州,三州虽小,却状如短匕,直直地插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腹地。

然而前朝末年,殇帝为向北方草原借兵抵抗起义军,将阳夏郡三州拱手让给了当时主宰北方草原的伯罕族。图勒取代伯罕自立,一统北方草原,平、砀、契三州便一同落入了图勒的手中,本朝太/祖皇帝多次想要拿回阳夏三州,却始终不得其道。

阳夏三州,是刘氏江山始终无法解决的遗憾,无怪罗英着急,只怕罗英手底下的兵也一样着急,急着发兵,急着夺回阳夏三州。

“殿下!”罗英焦急地劝道,“殿下您想想,若阳夏三州能够就此回归我朝,那可是天下归心的大功一件!”

“罗英,僭越了。”刘遂不赞同地看着罗英,却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他知道罗英是真心为他思量。他于政务一道上,在民间素有贤名,可于军务上,却始终缺少一个建立功业的机会。

刘遂着意提醒,罗英却坚持要继续,因为刘遂来朔谷的这一段时日,让罗英看到了希望。乾武帝年纪越大,越不复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励精图治,反而偏爱弄权制衡一道,忠奸善恶,能力高低,在他眼中全然不重要,听话与否,独断专行,才是摆在乾武帝心中第一位的,而像罗英这般手握兵权的戍边将领,近年来越来越受乾武帝帝王多疑之心的掣肘。

要十分粮饷,给六分,要六分粮饷,给三分,长此以往,大魏边郡还能养得起兵吗?

所以罗英希望刘遂的储君之位能够稳如泰山,这样,待他来日继位,边塞八郡才有存活之地。

“殿下文韬武略,文治一面,天下早有领略,而武功一面……”

眼见罗英越说越惊心,刘遂忍不住厉声打断他,“罗英,‘合固之围’才过去多久?!”

罗英静默数息,武将脾性上来,竟同刘遂顶撞起来,“殿下若一直韬光养晦明哲保身,长安城里的同昌王可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机了!”

刘遂闻言方知罗英误会了他话中的含义,耐心地解释说,“罗英,孤想说的是,此事没那么简单。燕祁王从合固之围大显身手,到如今亲征北图勒,他打过多少仗?遇过多少险?可曾有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