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凝算了算他们的粮草,哪怕有裴怀真接连不断地往这边送,可一旦出现敌军围城,就不能撑过太久,到底是一个隐患。要是真能从天正帝那里要点粮草也好,只是希望不大。想来想去,她说道:“希望阿准这次能顺利回归宗籍。”
陆云祁算了算日子,说道:“万寿节快要到了,他们那边应该准备的差不多了。”
第54章
万寿节将至, 京城一时间人人忙碌,各省送的寿礼一一被运送过来,藩王的祝寿折子接连不断地呈进了京城。
天正帝每日便是看各色寿礼, 回复贺寿的折子,受朝臣恭贺, 龙颜大悦。这日召见内阁辅臣议事之时, 收到一封战事折子,发现是武胜关的守将呈上的一封奏报, 言说柔然抢掠其他部落。
天正帝怒道:“竟敢在朕的万寿节前行如此之事!你们竟是没一个人知道么?”
内阁诸人纷纷跪在地上,薛义山回禀道:“此事说不定有诈。那些边境小国态度暧昧, 且与周边常有仇怨, 也许动手的并非是柔然人,而是其他人。”
天正帝本是盛怒, 但薛义山安抚的极有技巧,他很快便冷静下来, “是了,让人去调查一番。”在思考之后, 他并没有轻易相信奏折中的内容, 不仅是觉得柔然并没有实力与他们抗衡,更重要的是他觉得陆云祁还活着,在暗地里搅弄着势力,与他的大晁过不去。
他不能让陆云祁的阴谋得逞。
下了朝, 天正帝刚到了寝殿, 听到太监报说, 静妃过来请安。
蔡姝进来行礼道:“陛下, 万寿节将至,前些时日妾听姑子们说, 去佛前念经极有效用,便想着为陛下祈福。”
天正帝笑道:“爱妃操心后宫诸事,已是忙得紧,这等事情,还是交由其他人去做就是了。”
“是妾的一番心意,哪好让别人来代劳?”蔡姝浅笑着说道。
天正帝被这番话说得熨帖:“爱妃执意要去,那便去吧。你也有好多时日没能出宫了,就当去散散心。”
“多谢陛下恩准。”蔡姝行礼毕,慢慢退出殿内。
目送着蔡姝离开殿中,天正帝的内心不免又比较起来。记忆中无论是沈静还是疯了的皇后,性子都是有几分骄傲的,他曾经觉得蔡姝只是长得有几分像沈静,现在却觉得,蔡姝似乎气质有了变化,与记忆中的样子更相似了。这次寿辰,也许可以再加封她为贵妃。
到了庵堂里,蔡姝跪在佛前,对着一盏长明灯,默默祝祷着,“佛祖在上,愿我儿早入轮回。愿阿凝和她夫君平平安安,一路顺遂。”
她在心中反复念叨着这几句话,并没有其它内容,只想着要佛祖见到自己的真心。及至晚上,蔡姝才走出庵堂,抬头正好看见天间一轮明月。
江南的林荫道上,裴怀真与赵准料理完赐田一事,吃过饭后闲聊起来。
这是赵准第一次参与具体的政事,着实忙碌了许多天,想起最近的成果,他不由道:“总算是安稳做完了,没有打扰到他们的生活。”
“这些时日忙于赐田,可有什么想法?”裴怀真与赵准在外办事,时常与他谈论大小政事,颇有考较的意思。
“想法真是太多了。在咱们大晁,靠种地活着真是不易。一年赋税看上去不多,可除了缴纳钱粮,还另有徭役。自上到下层层盘剥下来,许多自耕农只能献田给道观和有官身的大财主,才能免于税赋。”赵准叹气道。云州因人口四散,好多田地都撂了荒,他对这些事情并不清楚。直到最近在江南各处巡查,他终于将平日在策论里看到的事情结合在一起,一时间颇多感慨。
“若是你来改革此项,该如何改呢?”裴怀真问道。
赵准最近多有考虑,当即答道:“自是要削减税赋,除了上缴一定的粮食,其它事情不可教百姓过于忧苦。”
裴怀真提点道:“可税赋一旦缩减,受影响的不只是京城的王公亲贵们,各地屯兵筑桥修路,皆出于此。”
赵准思忖了下,答道:“种地屯粮是第一要紧事,可供赋税的项目并不只有一种,好比商贸,若是长久发展起来,便是很大的进项。”
裴怀真又问:“若是人人都向往商贾之家,不事田亩该如何?”
“财帛多增者,则酌情课以重税,以资田亩。”赵准想了下,又道,“商贾虽利润丰厚,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不说别的,便只是旺铺里的一个迎客伙计,都需要极快的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