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岳并没有那么需要一个孩子,大抵恰如凌飞雁所说一开始只是为了新政争取时间。
毕竟杨钧翊遇刺身亡时,潞王因为“养病”正在紫禁城中,若不横生变数,这皇位落在潞王头上简直板上钉钉。
加之潞王年幼,自当由黎太后,也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后黎永惜辅佐,与内阁一起摄政监国,恰如当年杨钧翊尚未亲政之时。
若真让太皇太后寻着正当的由头临朝听制,对政局所能造成的影响,自远非她梁拾鸩这么一个不过将将入宫的妃嫔可比。
想想当日行刺的御马监曲直是以护卫黎太后为名携西厂众进入内宫,而行刺理由正是因为新政被清田所致。
梁拾鸩不敢妄断真是黎永惜有虎毒食子之念,或许她不由自主地便会站到偏向白居岳的角度上。
但按她这些日子于朝堂所见及读史所习细细将这几月的桩桩件件梳理一遍,似乎从最初让她得以进入紫禁城的选秀起,便是一场关于新政的博弈。
史无前例的冬日秀女遴选,黎太后缺席,却直接下旨按照家世官阶册封,颇有皇帝试图借助后宫争取外家大臣支持的意味。
此后她梁拾鸩与凌飞雁因父亲一个是辽东总兵,一个两广总督皆为封疆大吏,册了最高的妃位,却迟迟未幸,而反而得到黎太后青睐的殷婉茹颇为受宠,又可以看作是杨钧翊仍旧向母后做出了一些妥协。
只是最后许是因为她与杨钧翊阴差阳错的相遇,许有更多别的因由,杨钧翊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偏向。
“小拾意,白先生像你一样救过朕,救过很多次。朕在这世上谁都不信就信白先生,你不要怕他好不好?”
杨钧翊留她于乾清宫内连宿五日,突然握紧她手同她说这话时,容或便隐隐对可能发生的事有所预料。
可惜杨钧翊的选择没能救下他自己的性命,但却给了梁拾鸩在惊变当夜跑出密道去向白居岳求援的勇气与决心。
让白居岳得以反将一军,也让她成为了现在的梁拾鸩。
否则那晚她多半只有被污蔑成凶手或是被威胁成为帮凶两种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