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杨乐失败,余徽晓嘲讽完毕,就静静等在杨乐身边,看着他自己爬起来,往前再走一步。
杨乐终于找到了一位问问题会给他解答的人,虽然偶尔会因为听不懂,被余徽晓嫌弃地用笔敲一下头;或者上课走神,会被她忽然踩一下脚丫子。过程确实很痛苦,但看到自己的进步,杨乐还是有一丝小开心的。
只是那时候年纪小,许多事情想不清楚吧。
早年因为受不了“余氏集训”的痛苦,杨乐也觉得很压抑来着。
分座位的那天晚上,杨乐哭着跑出去,把所有的压抑都哭完了。
哭完又想想,谁的成功路上,不痛苦不压抑呢?
想清楚了,杨乐回到班级门口。
班里同学正对搬到后排的余徽晓起哄,说她欺负杨乐。
就跟两人三足他摔倒,班里女生质问余徽晓时一模一样。
一个个义愤填膺伸张正义一样。
余徽晓没解释,只是孤零零地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
她因为自己受了多少委屈,杨乐已经数不清了。
他们虽然是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但有一点,是一样的。
他们在班里都没什么朋友。
可能做得太好的女生,和做得太差的男生,在世界上大多数人眼里,本身就已经是另类了。
杨乐站在教室外面,透过窗子,看见乌烟瘴气的一群言论,狠狠砸在余徽晓身上,而那个人还在若无其事地专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