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分,突破自我期,目的是让杨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地达到自己的最好水平。这一阶段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能靠杨乐的自身驱动力。于是担心杨乐内驱力不足的余徽晓,准备用自己的成绩刺激杨乐,顺便培养一下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
余徽晓当时计划得可好了。
但生物学实验的差异性是很大的,特别是杨乐这种单组单个还没有对照的情况。
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杨乐心理承受能力差。
根本等不到余徽晓实施那些具体计划,才跟余徽晓做了一天同桌,经受全方位碾压的杨乐就感受到了无比巨大的压力,受不了。
为了在余徽晓面前不那么丢人,杨乐咬着牙玩命又学了一个月,在班里的成绩居然就提高了十几名。
余徽晓看着自己的“实验结果”渐渐变化,进一步优化了实验方案,直接开启了第三部 分的计划。那之后杨乐的成绩突飞猛进,短短一个学期就到了班里前十。但来自余徽晓的压力也让他渐渐喘不过气。
余徽晓至今记得,某次换座位,杨乐当着她的面,哭着跑出了教室。
余徽晓望着他离开的方向仔细反思了一下,可直到最后也没弄清楚他为什么哭。
成绩变好了啊,为什么还要哭呢?
他难道不应该,稍微感谢自己一下吗?
余徽晓第一次觉得有些沮丧,但又说不清是因为杨乐的哭,还是因为自己帮助了一只白眼狼。
后来这只“白眼狼”回到她身边,余徽晓的态度却谨慎了不少,尽量躲着他,避开他,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那之后杨乐没再因为同桌的事哭过,他们的关系好像也没有再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