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已料到,这些材料放进“益智区”,虫宝们一定不知道如何把玩,甚至可能会因此失去兴趣。为了提示,他特意自己做了几个图形的半成品,藏在一堆泡沫球的深处,这是他作为游戏开发者的“暗示”。
等虫宝们在普通的泡沫球中发现不一样的半成品,一定会好奇、模仿,由此,学会如何玩这个“图形类”的益智玩具。
直播间里,观众们的反应也同样震惊。
但凡是看了节目的老观众,都会为此而惊叹。他们打心眼里佩服昊明,只使用“泡沫球”和“小木棍”两种材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益智区玩具”——这个玩法,太巧妙了!
先前质疑的观众,此时脸都要打肿了,讷讷不言。
那些怀疑昊明,却没有出声嘲讽的虫,心生侥幸:还好还好,没有发弹幕嘲昊明,不然现在又该被打脸了。
而始终相信并支持昊明的粉丝,此时则兴高采烈,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
【果然,昊明的所有安排都是有所思考,不是随便乱来的!】
【不愧是昊明!两个手工材料都能想出这样的花样,的确是贴合“益智区”的主题。】
【不过,我仍然想不通,为什么昊明要在“益智区”投放这些材料?这与“合作游戏”有关吗?】
面对观众们的疑问,昊明走到“益智区”旁,指着里面的玩具,耐心解释。
“之所以虫宝们总是‘独自游戏’,与游戏材料的结构性也有关系。”他冲着镜头讲解,“我观察了‘益智区’,里面大多是高结构材料——这些材料往往玩法单一,只能用特定的玩法来进行,缺少讨论与合作的空间,更适合独自游戏。而五岁的虫宝,已经有能力尝试低结构的材料——没有固定玩法,便于幼虫发挥创意,自由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