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是一场因为文字纠纷而牵扯出来的大案。】
【所谓的“乌台”,实际上就是御史台,《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所以称御史台为“乌台”。】
【而苏轼,因为在御史台被囚禁了一百零三天,所以这场变故,又被称为“乌台诗案”。】
【熙宁二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命他主持变法改革,而苏轼与王安石主张的新政以及变法持有不同的观点,甚至于说,苏轼十分反对“王安石变法”,虽然他并不是全盘否定,但在当时,是不被皇帝和王安石所接受的。】
【王安石变法之所以能够推行,实际上是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持,所以反对变法就是在反对皇帝的思想和行为。】
【可惜苏轼只是一介怀有赤子之心的文人,不知道如何才能在朝堂上立足,就只能在宋神宗的安排下,去做了杭州通判,之后辗转,又去了密州、湖州、徐州任职。】
【但是这些经历并不没有改变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反而因为他在担任地方父母官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融入于百姓,融入于民间,他才看到了更多更多,上层掌权者所看不到的事情,以及王安石变法给天下穷苦百姓带来的弊端。】
【苏轼对王安石变法一直是持反对态度的,而当他在民间看到,由于推行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以国家垄断经营商品,低价收购民间商品,在高价卖出,但是并没有起的平抑物价的作用,反而给中小商户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之时,他对变法就更加的厌恶了。】
【也许王安石变法最初的想法是好的,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北宋的财政收支问题,但是他对民间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所以,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实际上也是违背了王安石本人的意愿的。】
【但由于所处位置不一样,能观测到的视角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