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纪,严肃认真和夫子探讨各种治国之策,看得人抓心挠肺,只恨不是自家弟弟。
手也痒痒,想去揉揉小同窗的头,捏捏小同窗的包子脸,不离远一点,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这在现代,一个“萌”字就可概括所有。
班里年纪最小的十五,大的将近二十了,有几位家里娃儿都和赵明月一般大了,实在是拉不下脸来和赵明月探讨学问。
不说学问,他们对着赵明月这般大小的娃儿,只会逗着玩。
你要是对着赵小同窗说一句:“今日下学了,去哪玩儿,吃什么好吃的?”
对别的娃娃是友好交流的开始,对赵明月说这话感觉就是在调侃同窗。
赵小同窗能板着脸回你一句:“你课业写完了?功课都复习了?”
赵小同窗说这话时也让人想捏脸,谁要是万一没管住手,就得被夫子的戒尺打肿!
赵小同窗可是夫子心里的宝贝,甲班的那些人合起来都比不了!
对着赵小同窗,他们只敢远观,日日瞅着,暗自欢乐,作为埋头苦学之余的闲暇放松。
另一方面,赵明月六岁之龄升到乙班,明年的县试就要下场,他们的压力陡然增大。
尤其是几位大龄学生,屡考不中,明年要和如此稚童一起下场,这要是赵小同窗中了,自个名落孙山,这脸面实在是没处放。
分班的目的是为了同一水平的学生能相互讨论,促进学习。毕竟,整个学堂就一个夫子,就算从早到晚嘴说干了,也指点不完所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