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慧娘给切成沫,混在肉末菜粥里,赵明月觉着还挺好吃的,她就更喜欢买姜了。
前年春天,一小块姜发芽了,赵明月偷偷种在菜地里,现在她家菜地有一小块都是姜了。省了老大一笔买姜的钱。
赵发财一边吃,一边感叹:“这十文钱一碗的饺子就是好吃,沾了女儿的光了,沾了女儿的光了。”
说着话也不影响他吃,一口一个的老快了。眼瞅着就只剩几个了,刘婆子把自己碗里的拨了几个过去,他才慢下来,细细品尝。最后碗里的汤都喝光了,一模肚子,舒坦。
刘婆子和慧娘这边碗里的汤也喝光了,这汤里泛着油花,可不能浪费。
一碗饺子只能吃个半饱,慧娘又买了三个饼子。爹和娘各一个,她吃一半留一半等赵明月饿了再吃。
打听私塾很顺利,县里人都知道。
文柳巷那边有个李家私塾,李夫子四十多岁了,教学严厉,一年束脩一两银子;永安巷那边的张家私塾,夫子才将将三十岁,听说还在准备考举人,一年也是一两银子。但若是只跟着识些字,学个算术,那就一年只要五百文。
单看束脩还不是太贵,但进学笔墨纸砚和书都要钱,衣裳也不好穿太破的。一年下来不是个小数,不是普通人家读得起的。
只简单学认字写字,咬咬牙学两年还成,若是要科举,那没个大几十两的家底子就甭想了,来回考试路上的花费大得吓人。
两家私塾各有好处,李夫子教学严格,张夫子要是取中举人,那就有个举人夫子的名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