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要让庶民识字,此事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啊。”
下朝后,三杨走在一起,杨士奇轻声说起此事。
明朝百姓,本就可以越级告官,若是人人都能不给钱便读书认字,那百姓岂不是就更不好欺了?
瞧着吧,地方上的官员,肯定会尽力阻止这事。
这老朱家是因为自家祖宗,吃过没文化的亏,所以才想着让旁人,不要吃同样的亏啊。
“我觉得倒是好事。”杨荣道:“所谓民富则国富,若大明百姓人人识字,那国朝的风采岂不是更上层楼?”
不过识字而已,百姓手中无权,一样受地方官压制。
杨溥没有吭声,是好事还是坏事,总要试过后才知道。
百姓要认字,那就得有个样子,宣纸笔墨总得备上吧?
可人家买不起怎么办,总不能全部让朝廷包干了吧?
那怎么行,多费银子!
所以当地条件不好庶民识字平时用树枝和沙盘便行。
用不用的起笔墨纸砚,就只能看他们父母官,能不能给自己所治理的地方拉经济了。
景舒倒是想弄钢笔,可惜没有塑料做墨管。
你说造塑料?
可那玩意儿需要石油和天然气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