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迈得太大了。
这话他没说出口,在场的也全都是人精,他一提,其他人就完全听得懂,明白他话中的未竟之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秦始皇所打造的大秦帝国,架构之庞大,思想之先进,完全超出了当时的经济基础,在生产力达不到的情况下,强求的结果,就导致基础崩溃,大秦灭亡。
吕雉显然汲取了这个教训,哪怕大权在握,也没有急于登基称帝,而是先从民心人心出发,开荒种地、办学养士、修渠开源、鼓励农商……
当初刘邦能以弱胜强,击败不可一世的楚霸王,最根本的,便是张良为他谋划的“约法三章”,得民心者得天下,能做到这一点的,才能真正坐稳了江山,而不是靠着武力和阴谋上位,便如昙花一现,转瞬既亡。
张良都不禁有些佩服这位一度隐于刘邦和刘盈身后的女人。
若不是刘邦用完就想扔的渣男举动,若不是刘盈扶不起来的软弱无能,她也不必如此劳心费力,殚精竭虑地为儿女谋划,为家族谋划……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变得如此强大,强大到跳出了为人/妻为人母的藩篱,开始瞩目天下,为天下百姓谋划。
或许这就是天幕神谕选择了她,而不是刘盈或刘如意刘恒等人的原因。
其他任何一个皇子,甚至换成已经死了的刘邦项羽韩信等人,都跳不出争霸的圈子,就连刘邦最后也不顾他劝谏地大肆封侯,哪怕这样会给子孙留下无数大坑,可在当时而言,这是他所能看到的,掌控藩属国最大力度最可靠的手段。
张良虽然在经历楚汉争霸后,也亦是到分封诸侯的弊端,才有“筷论”之说,一改原来的复立韩国之愿,劝阻刘邦重新分封六国后人为诸侯,就是意识到分封制的弊端,但没想到,刘邦铲除了异姓诸侯王之后,又大封刘氏诸侯王,换汤不换药,妄图以血脉维系分封制,难怪会在二代之后就面临削藩之难和“七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