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他们知道自己是在建造一项利国利民,名留青史的宏伟工程,这项工程将在不久之后保护他们的妻儿父母,家人亲朋,就如公示牌最上面一句话:我辈皆英豪!

这一幕幕看下来,别说公孙世子,连他旁边的童儿都目瞪口呆,心中感觉一阵激荡。

在这样的心绪里,他们来到了玉周城,欲要去寻宁景,听闻宁景这些时日一直在此办公,有时会去他城视察进度,纠正不足。

玉周城比起永安城更是繁盛热闹,公孙世子来的途中还看到有婧院学子押着一车车东西往城外筑河堤的地方赶去,旁边还有青山学院学子作陪。

一问他们去做何事,才知道他们是运着一通通的冰粉送去施工处,给那些百姓免费吃的。

他们每日都会去送,只是去的地方不一样,这个行为也是他们自愿的,至于冰粉则是学院资助的。

这些学子没有认出公孙世子身份,还笑着给他们打了两碗,请他们吃。

公孙世子端着用竹筒装着的冰粉,目送婧院学子和青山学子边走边说笑而去的背影,目光凝滞了许久。

忽而,他微微一笑,似有什么东西彻底释然了。

“少爷,这个东西好好吃啊!”小童夸张的道,不一会儿就把竹筒里的冰粉吃完了,还意犹未尽。

公孙世子摇头一笑,转身往玉周城中行去,“先进城吧,到了城中让你吃个够。”

第284章 先生之难

公孙世子的到来宁景并不是很意外, 小皇帝对他太过信赖,很多事情都和他商量,连安排巡查之事都是宁景定下的。

他要随时掌控其他几州的防灾进度, 这些巡查之人回去后都要一一向小皇帝汇报,到时候汇报结果也会落到他手里。

为了保险,其实他们是分一明一暗两波人去的,到时候对比一下说辞,就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

宁府如今和以往已经变成了两个模样, 初步有了高门宅第的模样,门口还有禁军在来回巡逻, 内里也是大变样。

宁景正坐于书房内, 一边喝茶提神,一边处理手边桌上堆积的满满当当的文件。

在处理三州之事后,他远比想象中的要忙, 每天都有大批的信件抱入他的房中, 三州二十二城,各种琐事都要上禀于他来裁决, 有些事还会有冗长的后续,一个处理不好,就团成了一个打结的麻绳, 休想再轻易解开。

因为太忙, 他甚至很多事情都下放了出去, 交给别人去做,比如他本想亲自去说一场《大禹治水》, 最后也是把话本给了吴先生, 让他们去宣传。

公孙世子坐于客位, 看宁景忙的都没时间理自己一样, 也不知是真的这样忙,还是,不待见自己。

这个猜想让他挑了挑眉,没有说什么,坐在原地安静等着。

似是终于忙完了,宁景手中收拾好一沓信件,递给旁边侯着的侍从,后者识趣的捧过来,转身出去。

宁景看着公孙世子,道:“世子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不知此回所来,有何指教?”

公孙世子不知何时摸到了一本书,看的起劲,这时候将书一放,微微含笑,道:“指教不敢当,实不相瞒,昭来此之前已将南三州转了一圈,实在佩服帝师大人治理之能,南三州有帝师大人坐镇,陛下和国师大人也可安心。”

宁景不置可否,他自然清楚南三州目前是什么模样,不能说十分好,只能说一切有条不紊,都走在他们设想的道路上,至于最后结果如何,只能交给天灾检测,至于他们,只求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公孙世子见宁景不太想和他废话的模样,开口道:“实乃昭这次除了巡查之事,另外还奉国师之命,传帝师大人一道暗喻。”

宁景神色微动,道:“请世子说来。”

公孙世子伸手入袖,拿出一物,是一道绛紫色的卷轴,他递给旁边的侍女,由其转呈到了宁景面前,后者垂眸看去,过了一会儿,点头道:“我明白了,有劳世子跑这一趟。”

他抬眸看向公孙世子,那模样摆明了就是无事便送客。

公孙世子仿若未觉,还饶有兴趣的道:“昭在来拜访帝师大人前,曾在城中逛了一圈,发现玉周城内有几处台子,有说书先生于上面说着天灾方面的话本,听闻那话本还是帝师大人所著,先生说书也不收取费用,这可是帝师大人安排的?”

这自无不可回答,宁景道:“是的,不过那几位先生也是自身愿意,报名而来,自求为家国百姓尽一份心力。”

当初他和彭漱玉想到可以通过在各种书籍后面强势加入“天灾广告”后,就在想怎么能让不识字的百姓更多的对此了解,而显然说书先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姜朝百姓爱听书,一来确实是娱乐少,听书是难得的娱乐方式,能让他们在此中增添更多见闻,为枯燥的生活添上趣味,二来听书之人除了那些读书人,还有很多目不识丁之人,他们不认识字但是会听,其实比起读书人,反而是这群人更喜欢听书,不用他们去学习识字但是一样能得知书中的内容,而且说书先生总有办法把故事说的更趣味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