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第3章

大周的早朝到了现在早就是一纸空文,流于形式了。

官员们通常卯时之前就得在宫墙根下候着,等皇上的太监大总管出来说一句“万岁爷今儿不临朝”再各自散去。其间有想拉拢的就凑一凑,看不惯眼的就躲着点,皇上还没玩够呢,一点也不想听他们打嘴仗。

这边御史劝谏的折子皇上并非不看,相反他十分物尽其用,认为纸张也算是民脂民膏,浪费了可惜。于是他往往用那些折子的背面写话本,写好了叫宫廷乐坊去演,十分潇洒自在。

但这些只是大部分人能看到的,大部分人看不到的,是他手里握着的权。

虽然明面上朝中大臣,尤其六部尚书几个阁老位高权重,说话也是一言九鼎,但其实皇上有的是办法治他们。这不,前两年刚把一个坚持不懈劝自己勤政的阁老“恩养在家”了。

这样的皇帝不喜欢看见任何人强势起来,可自己又不想干活,所以才会栽培儿子,同时也不忘了权术与平衡。

方晏清是他四子,儿女双全,又熟知朝廷各个部门的情况,最是有手腕,也是大臣们眼中最有可能登上东宫宝座的人。

但这就是方效承不愿意看到的,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比自己强。

于是方俞安才会得了空,肆无忌惮地在方晏清眼皮子底下让常安插手这个案子。

案子不大,京兆府的卷宗里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但死者和犯者身份特殊,一个礼部尚书的儿子,还是偏爱的那个。一个吏部侍郎的儿子,还是倾尽心血培养的。这俩公子哥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他们的爹。

“徐知忌已经让人弹劾了快十年的教子不严了。”王府里,常安一边扫雪一边叨叨,“好像从我跟你回京的时候,我就听说他的名儿了。但是这一点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