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好似雾里看花,半晌才出声问道:“阁下便是江公子?”
江屏点头笑道:“正是。”
老妪让他在明间坐下,自己进屋捧出一个蓝布包裹,放在桌上,一层层打开,露出一只镂刻精美的紫檀木匣子。匣子上挂着一把鱼形铜锁,老妪从衣领里扯出一根红线,红线上系着一枚钥匙。
她打开锁,匣子里还盖着一方蛇绿绢帕,揭起帕子,江屏才看见那珍藏的宝贝。
眼皮层皱,鼓目望天,两条前腿抱腹,一条后腿踞地,乃是一只羊脂玉蟾。
老妪枯枝般的手小心翼翼地拿起玉蟾,眼中流露出感伤之色,道:“这玉蟾是祖父给我的嫁妆,听他说,是汉代的东西。我祖父是前朝进士,昔日做太守时,我家住着七进七出的大宅子,赤金白银,斑点玳瑁,多得没处堆放。我小时候冬眠红锦帐,夏卧碧纱橱,只因嫁了个不争气的丈夫,落魄至此。”
江屏做了几年古董生意,听多了这样的故事,说故事的人不是落魄的王孙公子,便是潦倒的宦家小姐,真真假假,无从分辨,也不重要。他是买古董的,又不是买故事的。
他接过玉蟾,细细端详,确实是有年头的东西,翻过来看底部,不由怔住。
老妪其实并不清楚这玉蟾值不值钱,见他一双浓眉微蹙,神情若有所思,紧张道:“江公子,怎么了?”
“没什么。”江屏叹息一声,道:“世事难料,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妈妈莫太伤心。这玉蟾我甚喜欢,出八十两如何?”
老妪先前听掮客说这位江公子家道殷实,做生意不过是打发光阴,出价一向公道,八十两已然超出了她的预计,便爽快地答应了。
江屏道:“妈妈,你这檀木匣子做工不错,我再添十两,一并卖给我罢。”
老妪摩挲着木匣面上的一双并蒂莲,犹豫片刻,道:“这是我最后一件嫁妆,不卖啦。”
江屏笑了笑,拿出秤,称足了银子,叮嘱她收好,吃了一盏茶,起身告辞。
老妪道:“寒家简陋,便不留公子多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