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户人家能养得起猪的,日子就算是过得不错了,朱九姑家里两头老母猪,一头公猪,光是公猪给别人家配种,一年都有不少进项。
更不要说,老母猪产崽之后小猪崽就能卖不少钱。
可朱七文家里穷苦在本族都是数得上的,哪里有钱赔她?
朱九姑撒泼打滚,把事情闹得很大,狮子大开口跟朱七文要他们家那几亩地,朱七文不肯,族人又说和,这才把朱七文家十七亩坡地白给朱九姑种,说好了十年为期,到时候朱九姑就要把地还回来。
这十七亩坡地原本就种了一些果木树,只是当时还未成材。
朱九姑接手之后,不过两年,果木树全都长成,结的果子每年都能换不少钱回来,果木树挂果之后就不需要分出太多精力去照顾,等于是躺着收钱。
原本她就不打算归还了,如今朱七文夫妇都死了,她就想趁着元宁几个孩子还小不经事,彻底把地弄到手里,谁知道,她没控制好自己的力道,弄巧成拙,反而把几个娃子都给得罪了。
伯钟早就搬了板凳过来给老族长坐下,他们家中的坐头不多,全都拿出来也不够来的这些人坐的。
老族长摆摆手,制止了元宁吩咐仲灵去烧水的举动,道:“咱们过来就是调停事儿的,不忙喝水。大丫啊,你先去把地契找出来,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他也记得当年经手过这么一回事,当时还有字据来的。
第七章 地契
记忆中父母在躺柜里确实是藏了一个木匣子,里头装着的都是一些家里比较贵重的东西,元宁进屋很快就把匣子翻了出来,看到里头细碎的银子还有两串铜钱,以及写着姐弟五个生辰八字的纸条,眼眶蓦地一热。
翻了翻,很快就找到了字据和地契,民间不许私自买卖土地,要经官的话还要缴纳一定的银子。所以民间土地转让都是偷偷进行的,一般就是民不举官不究。
翻看了一下字据,元宁虽然是个理工女,但架不住有个书法爱好者爷爷,老爷子写书法完全都是繁体字,每写一幅字还要强迫她观摩品评,这么十几年下来,她识认繁体字的能耐就不小了。
字据写明了朱七文自愿将名下十七亩坡地给朱九姑耕种,期限十年,并未写明租子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