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地需要一两多银子,但朱元宁直接给了族长二两,又拿出来二两银子请族长帮忙找人给自家修缮一下房子。
原先父母还在的时候房子漏了坏了还有人修,如今只剩下了五个孩子,出个意外怎么办?
族长也满口应承,立刻找人去办了。
朱元宁又掏了一两银子,请族长帮忙买一些布和棉花,不用太好,能用就行,姊妹兄弟都要有穿用的。家里的两床被子到处都是破洞就不说了,里头的棉花也是十余年前的老棉花了,又黑又沉,还有一股子怪味,最要紧的是一点都不保暖。
族长原本还想劝她俭省一些,可是想到他们的实际情况,便又把话咽了回去。别人不说,那个才几个月的女娃儿,若不好生养着,恐怕活不到过冬。
如此一来,明面上朱元宁手中就只剩了五两银子了。
庄户人家,省吃俭用,五两银子差不多也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嚼用了,所以这笔银子着实不算个小数目。
尽管族长和族中的老人再三强调族人不可打这五两银子的主意,可族人们还是忍不住眼红。
关于五个孩子的安置,有的人家觉得养朱元宁划算,贪着两三年后的一副聘礼。
有的人家觉得养朱伯钟合适,毕竟是这一户的长子,不说别的,这个院子就理应让朱伯钟来继承,养了他等于多得了一处房子,还有地呢。
没儿子的,自然就觉得朱叔毓也不错。
可这年月谁家都不愿意养赔钱货,尤其是仲灵和季秀都还那么小,也不知道要吃多少粮食才能长大。
仲灵倒也罢了,尤其是季秀,才两个月大,若是有个什么一差二错养不大,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被人戳着脊梁骂。
朱三婶就是想让叔毓过去给自家继承香火,所以才愿意来做这个说和人,否则族里那么多有心思的人她为啥要出这个头?
朱元宁缓缓抬起头,“三婶,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朱三婶眉头一皱,这话风好像不太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