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圆疙瘩 别看我其貌不扬,吃起来却会让……

王熙凤弯了弯那柳叶眉笑道:“老祖宗思虑周全, 前个儿莺儿来说姑妈出嫁前住的院子有几处需要修葺的;今日我本要回了老祖宗请示一番的;倒先老祖宗开了口。”王熙凤从鸳鸯手里接过热茶递给贾母后继续道:“那院子清净,离老祖宗这儿又不远走动起来方便。不如将院子好好修葺等姑妈来了正好同林表妹住进去。”

贾母觉得这提议不错,正合她心意跳笑道:“怪倒是你这脑筋儿转的快, 变着法子要偷懒。就如你说的办吧。”王熙凤佯装喊冤逗乐了贾母。

王氏听了,面上闪过一丝不满不过却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打量王熙凤时多看了两眼。

过了正月,宝玉也开始着手学堂识学一事。按照贾政原本的想法是想让宝玉同族里的其他孩子跟着贾代儒识学。这贾代儒虽思想有些顽固陈旧, 但肚子里也是有些才学。可之后又因着林如海的关系, 宝玉顺利拜了林如海的老师——周付。

周付同林如海聊过之后便住进了贾府,做起了宝玉的家教师傅专管宝玉一人的识学;故而宝玉现在每日都是跟着周付在书房学习。

周付教学不似其他老师那般古板。

多数老师最初带学生启蒙多是熟读文章, 可文章的意思却并不详解;而周付却喜欢说故事。通过说故事来引导宝玉识学, 从而彻底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宝玉聪慧往往三四遍便能将文章吃透, 周付见宝玉好学对这个学生也是喜爱有加;更不提他每日课下布置的课业宝玉都完成的十分出色。

贾母去年划给宝玉的花厅,过了年后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那花厅另一侧的空地多出了一座草庐屋,庐屋前的空地搭了菜棚子和藤架。

那草庐前立着一门牌龙飞凤舞的书写着三个大字:“东篱居。”

周先生自打进了贾府, 贾政十分尊重这位学者特将府邸中最好的客院留给周付住;可周付看了宝玉的花厅后便走不动路。

周付是一个崇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的人, 没进贾府前就有听过林如海提及宝玉在种植一事上颇有天分。

可真当周付亲眼瞧见后, 周付才明白林如海当时说这句已是相当谦虚了。

如今虽过了正月, 天气还是十分寒冷的;可这花厅竟硬是开了一小片的花田。如果不是刺骨的寒风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他, 周付有一瞬以为自己是在春季呢。周付回到贾政安排的院子一时心痒也在院子里学着宝玉略种了一些, 陶冶一下情操可总觉……不得劲儿。

每日宝玉下了课兴冲冲的跑去花厅身后不远处总会跟着一个人,周付。周付从最初的观望状态到跟着宝玉实际锄了几下地后,心里有了主意。周付委婉的将自己的意思说与贾政,贾政虽有些不理解可还是满足了周付的意愿。

如今花厅的样子倒是跟花厅一点都沾不上边。原有的围墙都被敲掉, 成片的花田没了围墙受光照更充足了,那两边的田的中间多了意见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