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页

既然不走, 白沉音便将侯府两座靠外的小院拨给两人,各自在外墙开了一扇门,可以自由出行, 还加盖了小厨房。

就这样吧, 日后自己开火,自己给下人发月银吧, 老娘不用伺候你们了!

这下轮到赵姨娘瞪眼了。

当年她可是向主母看齐, 其他姨娘小院子只有两三个下人, 可赵姨娘的院子里却有六个下人, 算上二姑娘和二少爷屋里的下人, 合计十八人。

大丫鬟一等例, 月银八百文,二等丫鬟三百文, 三等丫鬟二百文。

一两银子可兑换一千二百文钱,光这些下人一个月就得支出六七两银子。

如今侯府不出这个钱, 就得赵姨娘自己掏钱,她怎么肯干。

找白沉音, 白沉音只一句分家了, 爱住住, 不住就搬出去。

没办法,赵姨娘只好将人员减免,只留下不可缺的人手,多余的都还给侯府。

像赵姨娘这种没啥长远目光的人,思维还停留在长兴侯在世的时候,像李姨娘这种清醒的人,知道儿女的婚事想要门第高些还得靠白沉音这个主母,早就开始讨好白沉音了。

原本敢和嫡女掐尖要强的庶女, 思想也被李姨娘纠正过来。

。。。。。。。。。

赵姨娘尚且觉得下人多了,白沉音更觉得这侯府养了不少闲人。

原主的儿子才十二岁,日常都在书院读书,成亲至少得四年之后,侯府实际是白沉音当家做主。

正好借着长兴侯去世,白沉音放了不少偷奸耍滑的下人出去,在孝期时,严格整顿下人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