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页

所谓‘付费邮件阅读’,按照最初设计,是让一部分邮箱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的邮箱设置为‘有收信门槛’的状态,凡是给这些邮箱发邮件的发送方,必须有绑定支付手段,并且电子账户里有足够多的余额作为保证金。

然后每个收信人可以给自己的邮箱设置‘阅读费门槛’——比如我,作为初音集团的用户体验总监,我觉得自己是名人、大忙人,时间宝贵,所以我的邮箱可以设置阅读门槛为50美元。

凡是给我发信的人,只要邮件被我点开阅读了,发信人的账户上就会自动扣除50美元支付到我的账户里来,作为‘劳驾我赏光阅读了他们的邮件的劳务费’。

那样,那些发垃圾邮件的人就要掂量掂量,给名人发广告,是要成本的。那些随便乱发的行为就会受到根本性遏制。

同时,有些广告主觉得他们推送的东西我肯定需要。比如有一个化妆品公司,专门为我这样的人群设计了一款唇彩,他们觉得我很有可能购买,甚至我购买了之后,可以形成一定的名人广告效应,那么他们宁可掏这个50美元阅读费,也要把广告发到我邮箱里来。

假设他们发了100个女性名人、花了5000美元广告费,最终有那么十几个女性名人买了他们的化妆品,并且分享了‘初见圈子’或者‘微信朋友圈’,那么这5000美元的广告费绝对是值回票价了。

有这些发信门槛卡在那里,大多数网民的电子邮箱里,垃圾邮件的数量起码减少九成以上。用初音邮箱的用户,就再也不会被过度分享所苦,当邮箱里真的有邮件提示的时候,他们也会更快去阅读——因为到时候他们就知道,凡是有新邮件进来,肯定是真的有要紧事要处理,而不是来广告了。”

满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

听陆文君洋洋洒洒解释到这一步,所有人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还是在搞“分享经济”么?

这还是“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么?

这简直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啊!

发电子邮件,发送人还要给钱?普天之下,有人敢这么做么?

在初音内部数年来一直负责电邮和网盘业务的邹胜,皱着眉头反驳道:“这太匪夷所思了吧,真这么搞,只怕初音邮箱的用户反而会一下子跑掉一大半。给别人发信还要钱,谁受得了。”

“这些只是技术细节问题,我觉得可以解决。首先我说过,这是一个可选功能,不是强制功能。绝大多数用户,不是忙人不是名人的,可以不设置自己邮箱的阅读门槛,依然让别人想发啥就发啥,不用给钱。而且我们可以强化现有的邮箱好友通讯录功能,设定成凡是加入好友通讯录的人之间,相互发送电邮不要钱,只有不认识的人给陌生邮箱发信时,才有可能要钱……”

“相互认识的人之间发信不收钱,这个倒是可以回避掉大量、主要的问题。”邹胜挠着头发盘算着,想了半晌补充问道:“那如果是还没来得及交换联系方式的第一次联络人呢?比如双方实际上是认识的,只是此前没加联系方式,或者是新认识的供应商、客户之类的商务新朋友。如果第一次发信收人钱的话,用户体验会很恶劣的吧,商务人士肯定会抛弃初音邮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