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怀瑾被吓了一跳,揉揉耳朵。
木炭落下,矿渣流出,又热血沸腾地干了两日,沈怀瑾估计熔炼得差不多了,便让大家停了手,敲开侧门,扒开不能融化的炭灰,将烧得橘红的海绵状粗炼铁块扒拉了出来,用石器夹到平坦的石板上。
三炉共出了三块海绵状的铁块,刚取出时还有些软,沈怀瑾让大家用石凿和石锤各切成了两块,用石锤进行锻打。
锻打石台边上已经用黏土烧出了加热用的火炉,搭配风箱、陶管,同样用木炭作燃料。
在锻打粗铁块的时候,铁块的温度下降得很快,就需要时不时将降温的铁块放到火炉上烧成红热状再继续进行捶打。
获得的粗铁在不断的锻打下逐渐变成一个扁平的长方体,这就是打制各式铁具的基础。兽人们按指示,用石锤在扁平的铁块中间砸出凹痕,入火炉烧软后再对折捶打,不停重复。
在这个过程中,海绵状的粗铁块慢慢紧实,其中的杂质和大量的碳也在“千锤百炼”中被剥除,铁块的延展性变强,逐渐朝着沈怀瑾需要的形状变化。
锻造时铁块又在木炭中反复加热,少量碳渗入铁内,经过多次的反复锻打,碳的均匀性逐渐改善,铁块被一点点锻打成为坚硬而富有弹性的钢。
六块大小不一的铁块在沈怀瑾的预期下,最终被锻造成了短刀、镰刀、锄头等形状。
武器和农具,是部落的底线与未来。
怀揣着期待和紧张,沈怀瑾和大家一起,在磨刀石上为它们开刃。
刃口被一点点磨开,显出了耀眼的银白色,在阳光下散发着金属光泽。
这是一种无法用石器和骨器达成的锋利,大家惊呼连连,铁具在众人手中不断传播。
厉挥舞着短刀,锐而破风,也有兽人试探地拿着锄头锄地,轻而易举地就挖开了紧实的泥土。
岩难得露出激动的神色,他难耐地搓着手,对厉手中的短刀跃跃欲试。接过来后,他挥舞了两下,只觉得胸中好像有火在燃烧,脸都涨得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