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好了!”

正忙着录播前准备工作的负责人直接从后面拿出一份打印稿,一把塞林泉手里,“昨天发给你的流程看了么?这是剧本,快去那边找个位置坐下,好好背背,有不懂的,直接问你旁边的人。”

“哦,好的。”林泉抱着剧本,很听话的转身到了观众席,找了个空位坐下。

打开剧本,林泉就看到比昨天邮件更详细的流程,看了看,林泉觉得有些多,就转头看向旁边坐着的人。

旁边是个四十来岁的观众大叔,长着一张和蔼可亲的脸,一看就是普通劳动人民的样子,当然前提是林泉刚才没看到他换下带着央视胸牌的外套。

林泉也是刚刚才知道,除了带赝品上台的持宝人是托,观众,大部分也是托!

这些观众,一部分是央视的基层工作人员,一部分是央视请的“职业观众”,只有极少几个,是拿着门票来参观的,不过这几个,一般被安排到后排。

之所以这么做,据说是因为录制和平常不一样,不是“专业”人士,很难要求录制想要的效果。

既然旁边的是央视的工作人员,想必对流程就很熟,林泉轻轻碰了碰他,低声问:“大哥,这个上面内容这么多,我得背多少啊?”

旁边大哥倒和长的一样面善,直接拿过林泉的剧本,“你的是什么藏品?”

“双面三异绣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