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6页

然后看着这条路走不通,他马上果断的准备让萧奇入股,借用萧奇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中档手机——不怪于礼鸿变化得太快,推翻自己的计划得太快。而是因为他知道,如果萧奇不让自己发展1200-1400的低端智能手机,那么自己无论如何都发展不起来。还不如识时务者为俊杰,主动的求变来得好。

可于礼鸿从来没有想过,让萧奇拿到可以控股的股份。

虽然他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肯定没办法阻止萧奇的决定,但他还是想真正的控制着自己的公司,而不是为别人打工。

现在萧奇提了出来60的股份,于礼鸿就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接受萧奇的控股,和萧奇一起合作发展壮大他的事业。

另一个就是拒绝萧奇的控股,然后寻找其它的公司,继续寻求这样的合作方式。

前者就要失去主动权,后者则是会彻底丧失掉先走一步的机会。

按照常理来说,其实前面一种需要付出得更多,但对于他的事业起步和发展,却有着绝对的好处。

后者则是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其它的公司哪里像仙女公司这样有优势?

况且国内绝对是没有这样的拥有着完整专利的公司,国外的三星和苹果,甚至安卓联盟、微软联盟的各个手机公司,都肯定是看不起他的这个小打小闹的。

虽然他知道,自己这样的公司做出来,绝对不仅仅是小打小闹,以后很有机会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智能电子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问题是现在他什么都没有,起步也仅仅是一个山寨版本的创意,哪里有人愿意会相信他构建的宏伟蓝图?

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萧奇这样的眼光,可以看出里面蕴藏着的商机的。

至于想要让萧奇改变主意,减少股份的想法,于礼鸿都不用去提,因为他知道这肯定不可能,萧奇是出了名的喜欢控股公司的。

他还的确是想对了。

萧奇虽然对于于礼鸿的公司,长期的前景并不知道怎么样,但也敢肯定,至少20年之内,这样的模式是可行的。

等到估值达到最高峰的时候,把股份选择套现,也算是一笔很好的生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