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页

依照法国人的说法,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仅仅在伦敦,就有一千多名工人被打死,一万多人被投入监狱,伦敦的情况甚至比九月大屠杀的时候还要恐怖。

当然,法国人的报道肯定是有所夸张的,但是英国人的说法,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只死了十几个人,那也肯定是瞎扯。

但是法国媒体在法国国内的报道并不是真的影响不到英国的。《科学真理报》将来自英国的布料称之为“染血的布料”,其他的一些报纸也接着跟进,号召欧洲人民拒绝使用英国商品。

紧接着,法国外交部长塔列朗召见英国大使,并就英国出现的人道主义危机向英国政府提出交涉。接着法国国务院宣布,他们将就英国出现的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的行为举行听证会,据说法国国务院准备通过一份授权政府对英国进行经济制裁的法案。

英国人当然是大声抗议法国对英国的内政的干涉。但是,另一方面,警察部门追查“叛逆”的劲头却也明显的放松了。英国人当然表示,反对法国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甚至宣称,如果法国人胆敢对英国进行制裁,那英国就将对法国进行反制裁。然而话音刚落,法国那边还没多大反应,英国的股市就先来了个先跌为敬。

第三百五十五章 法国人的花样

法国国务院的确提出了相关的法案,而且还不止一个。第一个议案是要求法国政府公开对英国政府的暴行加以谴责。

这个法案大家都不是特别在乎,反正法国政府谴责英国政府,或者英国政府谴责法国政府,这些年来,也已经是常态了。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法国政府就要谴责英国政府破坏自由贸易一次;而同样的是,每隔一段时间,英国政府就要谴责法国政府粗暴干涉内政一次。所以,谴责一下,就谴责一下。反正依照惯例,谴责完了,大家还要接着一起做生意的。

但是这次的情况似乎又有了一些变化,因为法国国务院还提出了一个议案,要求政府建立一个“人权审核委员会”,每年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权状态进行审查,并定期发表相关的白皮书。而法国政府可以依据这一白皮书对这些国家采取相应的行动。

虽然这个议案依旧留下了大量的模糊的空间,并没有要求政府立刻采取什么行动,但是有了这个做借口,法国政府就可以随时对英国的各种商品进行调查,并征收临时性的惩罚性的税收。当然,依照这条法令,这些临时性关税,应该被用于帮助那些“受到暴政迫害的人”。

理论上,到底会不会收这个税,还是不一定的,如果法国政府觉得没必要,那么就可以不收,说不定,每年到了人权白皮书发表的时候,法国政府都会把这种特别关税拿出来,吓唬吓唬英国人,好让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出对法国有利的让步,然后什么都不做也说不定呢。

不过这一次,法国人似乎是真的要玩真的了,国务院刚刚通过了这一法案,拿破仑便立刻表示,将向进入法国的英国纺织品征收数量为百分之十五的特别关税,以用于帮助那些被迫害的“英国纺织工人”。

拿破仑宣布,任何英国纺织工人,都可以前往法国在英国的使馆或者是领事馆,在通过了“基础法语考试”之后,就可以从法国的使馆或是领事馆得到一笔用于支付离开英国前往欧洲大陆的船票的钱。(这笔钱当然是用从英国纺织品那里增加的关税来支付的,或者说的更明白一些,是用英国人的钱来支付的)然后在抵达欧洲后,他们就可以以相对优惠的利率从路易斯安纳开发银行拿到一笔贷款,以支付前往路易斯安纳的船票,以及在路易斯安纳定居的费用。(关于这笔钱,据说实际上是正在交战的西班牙和墨西哥共和国共同承担的。)

紧接着,巴黎市政部门宣布,他们将英国驻法国大使馆所在的街道改名为“纺织工人街”,将英国大使馆前面的那片小广场改名为“科利亚广场”,并将在正对着英国大使馆的门口的位置上,树立起“纺织工人联合会”会长科利亚先生,以及其他遇害者的雕像。据说著名的雕塑艺术家,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卡诺瓦已经接下了这个任务,并且已经离开罗马前来巴黎。

事实上,当巴黎市政厅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整个欧洲的反应是相当奇怪的。

英国政府当然是大声的抗议,并且威胁要将法国驻英国大使馆所在的街道改名为“路易十六大街”。对此巴黎市政厅表示:“伦敦的事情,关我屁事。”而拿破仑则表示:“我们不干涉英国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