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页

青州府钓鱼台水库就是时任府衙工房书吏的李建业的父亲主持修建的,当时十八岁的李建业也以生员的身份跟随在旁,全程参与了工程的施工,直到屡试不中、其父离职之时,不得不子承父业进了府衙工房。

虽说钓鱼台水库库容量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水库的所有设施相当完备,以李家数代传承积累下来的各种经验,再有工部主事留下的图纸,李建业去淄河水库临时主持工程进展的确是目前的最佳人选。

第八百七十章 改进

青州知府宋政远在与府衙同知、通判等几位主官商议一番过后,考虑到事情的特殊性,以及耽误工期带来的不良影响,遂一致同意,派遣李建业前往淄河水库工地,作为临时主事,负责主持水库修建等全面工作。

李建业这次看准机会挺身而出,就是想寻求在这项大型水利工程中立下功劳,以便有机会摆脱吏员的身份,从而一跃成为朝廷经制官员,让自己的家族成为官绅阶层,为此,在青州府颇有势力地李家也是下了不小的本钱。

朝廷选官制度早就有了巨变,这是众所周知之事。

衙门中的普通吏员如果在政务处理中表现出众,只要活得上官首肯,在层层上报和审核之后,是有极大希望获取官身的,这也是各地官府中的能吏一改以前慵懒散的作风,极力表现才能的最大动力。

朝廷新规实施数年来,青州府下辖两州八县中,已经有三名各房吏目,凭借自己在某项政务中的突出表现获取了八品到七品不等的官身,这种成功的事例更加激发了像李建业这种家资颇丰、但却并非官绅阶层的吏员。

但是,想要让家族迈入官绅阶层,能力是一方面,机会也是相当重要的。

李建业虽然因祖传技艺在身,精通大小水利土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但却一直苦于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因为青州府这几年并没有什么大型水利工程开建,平时各州县顶多就是修个水渠、挖个稍大些的塘坝蓄水之类的,这些技术含量太低的工程根本用不到专家来知道,当地官府工房就给办的明明白白的,李建业想立功都没得机会,这也让年近四旬的他郁闷也不宜。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

就在李建业越来越失望的时候,淄河水库经朝廷批准开工了,并且工程量十分巨大,初步预算的话,整个工程至少需要三至四年的工期,这期间保不齐就有什么机会。

果不其然。

工程刚刚开始两个月就因意外被迫停止,而这个意外恰恰是李建业最希望看到的。

活该李家祖坟冒青烟,各种机缘巧合之下,终于轮到李建业闪亮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