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页

三七年的时候,委员长好像真的遭遇过一次刺杀。

应该就是上海会战的时候,委员长准备到前线督战,但又担心在半路上碰到日军。

不知是谁出的主意,说是英国大使也要去上海,可以让委员长坐英国大使的车,和大使一起去。

此时的英国虽然势微,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包括英国大使都认为,日军不会对大使的车辆做出什么过激的举措。

但到了出行的那一天,委员长又临时改变了主意。

他认为作为一国元首,在自己的领土上,竟然要庇护于他国的公使才能安全出行,说出去,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

所以委员长改变了行程,当天只有英国大使独自上路。

大使马上就要到上海的时候,日军的两架轰炸机从上海飞了出来。

大使当时就命司机停车,让随从拿起英国国旗,铺到了车盖上,根本没想到此举反而给日军轰炸机摆好了靶子。

两架飞机用炸弹将盖有英国国旗的两辆小车炸翻,又用机枪扫射。

大使许阁森中了好几枪,肝,肠,胃及脊椎都被击伤,但所幸命大,被送到了医院抢救,最后活了下来。

随行的一名武官和一名助理被炸死。

方不为狠狠喘了几口气。

为什么在听到宋夫人遇刺的时候,自己压根就没有联想到委员长身上?

要不是拼出了部分译文,看到了英国,小车,委员长,上海这几个字眼,又恰恰发生了宋夫人遇刺的事件,让自己自然而然的联系到了一块,自己根本就想不起来。

如果方不为冷静下来,也能想到这两起事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