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项尚未正式公布的措施,详细写成文书,交给了正在奥羽坐镇的平手义光,然后二代目向当地的诸多势力,传递了其中精神主旨,以此作为对他们的要求。

原本厚厚一沓文书,被汎秀暂时命令为《天下静谧令草案》的。

结果可能是由于名字太长,被知道内情的人们简称为《泰平令》了。然后细川藤孝觉得这实在过于粗鄙不文,建议改为《偃武令》。

听闻此事平手汎秀表示很欣赏,“偃武修文”一词乃商周时期的典故,寓意深远,且带吉兆。而且一般没文化的人搞不明白是啥意思,显得逼格满满。

最终义光在八月十七日那天,于仙台附近的东昌寺,会见了奥羽地区二十九名代表,对领地进行了划分,宣布诸般禁令。

背靠着近畿、北陆、关东、东海地区的五万军队,没有允许任何人持有反对意见,全都被迫称臣。

接着便返回了京都。

过了十多天,父子见面之后,汎秀问:“奥羽诸大名可曾心服口服?”

义光回答说:“津轻家因为两年前的因缘受到厚待,相马氏从伊达大军之下得以延续;小野寺、户泽的家主似乎无甚野心仅仅保存祖业就满足;芦名、大宝寺在关东见识过我家的军威而无胆反抗。除此以外,其他人恐怕都要暗地作乱!”

汎秀捋须而笑:“你现在应该明白无法尽力去安抚他们的原因了。”

义光叹道:“是啊,土地终究有限,人人皆不知足,如之奈何!本以为乱世要彻底安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汎秀意味深长地引经据典了一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遥想汉高,称制安邦,仍不有韩、彭、英、臧诸王之乱,非是他才德不足,而是乱世久矣,人心难安。”

义光这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

六到十月份,花了百余日功夫,平手汎秀人还没回京都,就下令改造了足利义昭留下的二条城,把原址弄成一个完全不考虑防御功能,只在乎舒适与排场的新城——确切说不应该叫新城,更应该叫园林或者宫殿。

外表保留了象征性的堀沟、石墙和箭橹,但内里并未设置曲折狭窄的虎口通路,而是宽敞大气,一览无余的场景。建筑仿照平安时代的京都,充满了唐风气息,还规划了大片留下来做池塘、假山、凉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