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平手甚左卫门那小家伙还是略有些小本领的,一举就彻底打败也不太现实。
信长一口气发出好几道指示,唯一让他犹豫的是对儿子的安排。
平手军既然如此保守,是否还有必要让织田信忠留在后方以防万一呢?还是应该拉到前面来刷一点战绩和威望更好?
想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又看了看天色,最终织田信长下了决断,吩咐道:“让奇妙丸明天上午天大亮之后,领着他的部队渡河参与攻城。”
安排妥当之后,信长望着高屋城的方向盯了一会儿,回首又想了想京都、岐阜城、小牧山和清州,不禁稍有唏嘘之感,闭目摇了摇头,脸上终于出现安宁和疲惫的神色,脚下一软差点站不稳。
但一瞬间内他快速摇了摇头,拍了拍自己的脸颊,又掐着太阳穴按了半天,然后猛地睁开了双眼,顷刻又恢复到了冷冽肃杀的状态当中。
第三十七章 泰极生否
由于雨夜渡河时不方便携带,全军都没有马匹随行,织田信长挺着病躯在行伍间巡回检视,依旧精神健硕。
一路之上他不断地向自己忠心耿耿的旧部们打招呼,将必胜的信念悄无声息地传递下去。
依照信长沉默寡言,恶虚务实的个性,自然讲不出什么花团锦簇,感人肺腑的话。
但他只是从容地舒缓着脸,轻描淡写地夸一句:“长三郎,干得不错。”就能让家臣感受到无比荣幸,光彩焕发,激动得不能自已。
亦或者是:“作左兵卫,还要更加努力!”这样的鞭策之语,立即使得表现稍逊的武士满脸通红,咬紧牙关憋着劲发誓卷土重来。
还包括特意吩咐左右:“郎党的死伤,记录下来,切不可忘。”语气平平淡淡却不容置疑,足以令众人相信牺牲者的后代会得到妥善照顾。
当然不是因为织田信长他会什么蛊惑人心的妖法,而是因为他在过去二三十年治军生涯中表现出来的勇猛无畏、赏罚分明、任人唯贤和对于士兵的人道主义关怀。
如何赢得军心的真诚拥戴——这个问题,其实并非什么举世难解的谜题。答案人人都可以说得条条有理,只是心志不足,知易行难罢了。
天下那么多的大名继承人,有的人会畏惧刀光剑影太过于危险而避之不及,有的人会受不了长途跋涉的行军劳苦颠沛,有的人会嫌弃与足轻农兵混到一起有失身份,有的会担心提拔底层人才造成谱代重臣不满,有的会吝啬于与立功之人分享胜利果实。所有人登位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能与士卒同心与百姓同乐,然而事实总是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