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出的弱项台词在一档演技类综艺中其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一段20分钟左右的片段表演,要让观众进入状态,首先台词要到位,这对营造故事氛围至关重要。
台词绝非一日两日可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要说好台词需要长达数年持之以恒的不懈付出。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现在做什么都于事无补。离节目录制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现在开始,尽可能提高台词,无论最后能达到什么水平,总比现在好。
无论最后是不是能取得让人满意的结果,如果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那就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这是我现在能为自己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
陆鸣演技提高面临的第二大障碍就是对生活的理解很片面。要把一种情感表现出来,把一个人物演活,你首先要理解这个人物背后的行为逻辑,这就需要对生活的理解有厚度。但陆鸣从小是被保护着长大的,出道以前他看待世界的角度是一个中产家庭孩子的视角,在他出道以后,他爸爸才身价大涨,但那与他也没有太大关系了,他和他爸爸差不多是不见面的。
出道以后,只过了两三个月,他们团就火了,大火特火,火遍大江南北,他们唱的芭乐情歌在大大小小的商场、餐厅响起,他们的脸也被许许多多陌生人记住。从那时起,他和世界总是有一层隔膜的,他很少可以摘下口罩和帽子,因为一旦被认出来,无论身处何地,就会有汹涌人群将他淹没。17岁那年去伦敦看a家春季大秀的时候,从秀场出来,他想一个人在伦敦街道走一走,刚摘下帽子,就被街上的留学生认了出来,他笑着冲陌生人打了招呼,又把帽子、口罩戴上了。他见过太多的人了,但他没有机会亲近他人、观察他人,看到人群,他下意识躲闪,这不是一个生活观察者应有的习惯,可他别无他法。
流量究竟能不能塑造好角色?工作行程繁忙,一天工作14小时,一个月工作25天,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一个青年人真的还有能力好好观察世界、热爱生活吗?
陆鸣总是觉得很累,这种疲惫感使他生平第一次对生活产生厌倦,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他很慌张,他开始有意识地开导自己。
科幻世界是他找到的乌托邦,他构建自己的宇宙观,在里面安置最怪诞的想象。在他最难熬的那段时间里,刘慈欣、阿西莫夫、特德·姜曾经托举住了他,防止他一直向下坠落。
陆鸣开始想要洞察生活、体察人物以后,就开始感到不适应。他小时候是学习音乐的,器乐演奏的练习环境是你一个人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和一个节拍器一起,看着时钟,一遍一遍重复,逼迫着自己向内探寻生命的力量。
而演戏截然不同。要想演好一个角色,首先要打开自己,要能消化不同的情绪。解放天性应该是北电大一新生的必修课,但陆鸣不得不承认:自己到现在还没修好这一课。
陆鸣重新开始记笔记,他把自己的台词录下来,反复听。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他的台词有些关键词含混不清,如果以这种状态演戏,成品不加字幕,观众可能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在公寓里花了一个晚上,录了七版台词,第二天,陆鸣带着最后那一版敲开了台词课万叶敏老师办公室的门。
“陆鸣,什么事啊?”
“老师,我昨天自己在练话剧《骆驼祥子》里祥子的台词,我录了好几版,找不准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