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打着科幻片名号的《太空漫步》故事主线是一个老旧的煽情故事,聚焦于宇航员父亲和叛逆儿子的关系改善,这个命题发挥好,完全可以把电影推向一个高度。
但《太空漫步》对“父与子”这个话题的探讨浅尝辄止,停留在极肤浅的层面,它没有深入挖掘父权对孩子的影响,也没有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精神引领。电影里的儿子叛逆得很莫名,他的父亲又是一个极其伟光正的形象,人物扁平化、脸谱化。
如果这只是一部科幻大片里的一条线索,那观众把它当爆米花电影来看一下,也不是不能忍那些略显尴尬的台词和情节生硬的转折,但这部科幻片的特效也整段垮掉,号称花了一个亿打造,看上去最多花了一万的样子,就像一个廉价的网游特效。
因为这部电影,陆鸣的路人缘一降再降,还受到了业内人士的猛烈批评。
甚至连tv6的一档访谈节目里,主持人和嘉宾还聊到了陆鸣究竟要为《太空漫游》的失败负多大的责任。
这不是最尴尬的,更让人难堪的是,同期节目里作为正面例子来和陆鸣作对比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队友孙思凡。
孙思凡是上海人,和陆鸣同一年出生,同一届参加高考,陆鸣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孙思凡去了上海戏剧学院,他们另一位队友李浩轩则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
当时就有媒体猜测他们组合不和,所以三个人都不愿意在同一所大学就读。
一时间“旋风少年即将解散”的消息甚嚣尘上,他们公司还正式回应辟谣。
在那条辟谣组合解散的微博下,原本抽奖奖品都准备好,就等着官宣解散的唯粉心态崩了,都在骂公司,那一刻,平日里骂战不休的少年团唯粉统一战线。而为数不多的团粉则额手称庆,奔走相告。
其实,他们三个去了不同的大学,就只是因为喜好不同而已,陆鸣觉得北电虽然校园小得可怜,但里面电影制作专业门类齐全,可以和导演系、摄影系的同学跨专业交流,势必会对自己有所启发。李浩轩是在16岁客串一部家庭伦理剧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中戏毕业的前辈,对中戏产生了兴趣,在旁听了一节中戏的特色台词课后,就决定报考中戏了。孙思凡会选择上戏则是因为他们家在上海。
年少成名,他们牺牲了很多私人空间,面对过很多陌生人莫名的恶意。
同时,他们也得到了很多,名、利、粉丝,这些都是他们拥有的资本,给了他们更大的选择空间,选学校、选剧本,首先考量的是自己的意愿。
在陆鸣记忆里,他们四个人的关系还十分亲密,他们是彼此扶持着走过成名前晦暗无光的日子的小伙伴,是面对骂声、嘲笑声,互相鼓励的挚友,他们也曾在16岁第一次演唱会的庆功宴上,碰杯,杯里装的都是可乐,他们说好不会分离,要一直一直一起走下去,直到头发变灰,成为一起打太极的老爷爷也不分开。他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时间让梦碎得比可乐气泡破灭还快。
陆鸣醒来以后,反复确认,才敢相信,自己上次和孙思凡发微信消息,还是半年多前,三月十八号那天,祝他生日快乐,极其客气、礼貌、疏远的对话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