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宓寻说的没错,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跟自由啊!
同学们羡慕嫉妒一番,便也各自学习去了,在高三的重压下,某个人的突然加入或者乍然离开都不会激起太多的涟漪。
后来,当卓旻拿到国外大学的offers,坐上飞往美国飞机的时候,他才又主动联系宓寻。
时隔多日的一场聊天,内容很平淡,宓寻同卓旻说着场面话。
客套又疏离。
卓旻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却没有任何不甘。
人都是要为自己的决定和选择负责的,而他也一直知道,或者说是明白,所谓的前途和宓寻,都未必可以回报他的‘任性’。
但那又如何呢,卓旻想,至少在他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与这一秒,他觉得值得,就够了。
卓旻最后同宓寻说了再见后,便删掉了聊天框。
自此二十余年,两人聊天次数寥寥。
一次是宓寻结婚,一次是卓旻自己结婚,还有一次是班里同学的二十年聚会,宓寻作为17级九班同学里唯一能联系到卓旻的人,例行公事一般的询问卓旻聚会是否来参加,卓旻以自己不在国内为由,没有去。
私心里,卓旻不觉得自己是班里的同学。
事实上,不管是在原来的九班还是重修的那半年,卓旻,他在这两个九班里的存在感其实都并不太强。
或者说,他本人也一直没有想要融进这两个班级的想法。
究其根本,卓旻的骨子里还是冷漠的,除了家人与宓寻,他其实是拒绝同其他人产生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