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捉摸不透朱栩的目的,沉吟一会儿,抬手朗声道:“皇上,臣认为京城,尤其是朝廷对辽东过于放心了。”
朱栩神色微动,道:“怎么说?”
杨嗣昌知道他的话可能得罪皇帝,也可能得罪朝堂的大人们,还是目光灼灼的道:“皇上,贼奴与科尔沁合流,兵力超过六万,南下可逼长城,宁夏,榆林等镇皆有威胁,东进可逼沈阳,不论如何,对我大明来审依旧是不可小觑的危险,臣认为,皇上,朝廷都不能掉以轻心,应当设法彻底剪除,以保万全……”
朱栩脸上露出一丝赞许,道:“你应该还没有说完,继续说。”
杨嗣昌见皇帝没有不悦,心里松了口气,道:“是,建奴大势已去,想要东山再起已是万难,除非有另外的势力相助,亦或者……我大明自败!”
朱栩目光微沉,神色不动。
杨嗣昌看了眼朱栩,又道:“臣担心,建奴或在挑动民乱,奴寇相合,以图再起。”
朱栩眼角跳了跳,手指缓慢的敲击着桌面,目光微微闪烁。
平复辽东,是大明的一支强心剂,极大的鼓舞了大明上下颓废的士气,杨嗣昌前面说的,不是朝廷或者他大意了,而是刻意为之,不想挫了大明改革奋进的动力。
“奴寇相合”这四个字,在朱栩心底狠狠的敲击了一下。
奴是指建奴,黄太吉。寇,就是指民乱而且的贼寇。
朱栩之前近乎下意识的将两者敌对起来,不可能联合,可杨嗣昌的话,让他惊醒。历史已然大不同,这样的可能性,正在不断的增加,李精白的事,或许真的不那么简单!
杨嗣昌见皇帝久久不言,心里不安了,他不知道这个“投名状”皇帝能不能接受,如果皇帝不接受,那他还没上任估计就要打道回府了。
好半晌朱栩才转头看向杨嗣昌,颌首道:“你提醒的正是时候,到了军情处之后,要详细的规划,推演,做出合理的安排,布置……还有,可以随时来见朕。”
杨嗣昌一颗心落地,抬手道:“臣遵旨!”
又说了一阵子,朱栩目送杨嗣昌离开御书房,军情处也就是参谋部换了个名字,他很希望杨嗣昌能培养出一批合格,优秀的军官来,以应对大明即将面对的全新形势。
“下面的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