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页

虽然英国、意大利、荷兰和比利时等国家都宣称对普鲁士王国宣战,援助沙俄以保全沙俄,趁机沙俄给出一系列的利益,但实际上他们在法国同普鲁士决战分出胜负之前,更多的是在观望而已,连强大的英国都未派出陆军攻打普鲁士王国,而只是派出两支舰队袭击波罗的海的普鲁士舰队和沿岸港口,采取支持丹麦军队出击的战略,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他们虽然害怕普鲁士王国借着统一德意志联邦的机会,再吞并沙俄大块领土之后的崛起,但更害怕自己与普鲁士的强大军队正面对抗,而是个个保存自己的实力,因为选择观望,就是要等法国同普鲁士决战之后,无论胜负,普鲁士都将实力大损,而且,大家也都认为普鲁士不可能胜利,毕竟法国是老牌军事强国,如今英国衰落、沙俄解体之后,法国已经成为欧洲当一不二的最为强大的帝国。

果然,整整一天过去,比利时军队没有丝毫动静。而这一天,普鲁士军队发起更加疯狂地进攻,数百门火炮朝埃尔城的法军营地猛烈的轰击,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向法军的阵地。埃尔全城甚至城外的法军防御工事,全部是一片火海,硝烟弥漫。法军死伤无数,余下的急忙钻进堡垒。麦克马洪也再次受伤,原本就重伤的他,濒临垂死境地。

不过,进攻的普军也不好受,尽管胜利的天平向他们倾斜。因为急于胜利,普军的进攻有些纷乱起来,本以为经过炮火之后,法军应该失去大部分的抵抗,威廉一世拒绝了罗恩元帅用火炮稳步轰击的建议,下令停止火炮轰击,步兵直接冲锋,从已经倒塌的几处埃尔城墙抢入,结束这场大会战。威廉一世向尽快结束战争,他担心欧洲其他国家的干涉,将这场即将到手的大捷又有其他的变数。而且,利用炮弹轰击,成本昂贵,这段时间密集的轰炸下来,携带的炮弹已经用了过半,每天的炮弹消耗,都是数十万上百万马克的财富。他想节省一点。

可没想到,密密麻麻地普军冲锋的时候,遭遇了不少法军提早埋下的地雷和仅存的百余门火炮的打击,还有数万士兵同时开枪的密集子弹的射杀,普军也损失惨重,冲锋了两次,都已经进入被炸塌的埃尔城墙内了,还是被顽强的法军给打退了,普军死伤过万人。

不得已,威廉一世接受了罗恩元帅的建议,步兵远远地掩护炮兵,利用火炮优势先行压制,不惜代价地消耗法军,摧毁法国人最后的抵抗意志,甚至逼迫法国人投降。

因为罗恩和参谋部的情报军官分析,法军行军和撤退匆忙,携带的粮食不多,而埃尔城又是个小城,城内原本储存用来消耗的粮食也不多,而且,照法军这样的开火程度,子弹火药的消耗也是一大困难,最多半个月时间,法军就应该弹尽粮绝了,到时候,法军必定只能乖乖投降。唯一担心的就是巴黎方面会不会派兵救援。但只要提前调集普鲁士第二军团前往半路拦截,即便巴黎出兵,也可以半路截杀,只要撑过一周时间,便能取得大捷。

而到这个时候,埃尔城内的拿破仑三世已经完全绝望了。他拒绝了麦克马洪元帅临死之前要求全力突围绕道比利时回巴黎的建议,直接宣布准备投降,麦克马洪元帅直接气得一命呜呼。

拿破仑三世命令夏龙军团的第五军指挥官德·温普芬将军为整个法军总司令,让他出面整理军队,下令投降。德·温普芬将军直接拒绝接受任命,同拿破仑三世吵了一架,气愤地决定号召愿意继续同普军作战的士兵向普军发起进攻,结果,并没多少人理会。但德·温普芬将军并不理会,他还是集中了一千五百余人和四门火炮以及三十匹马,率领他们向城外的普军发起进攻,这实在是一种疯狂行为。这队疯狂的勇士刚一出城半里路,便遇到普军猛烈的弹雨,马上被击溃了,除了百余人逃入旁边的森林里,其余的包括德·温普芬将军全部英勇战死。

拿破仑三世其实也很是心痛,但他更心痛自己的安全。他下令夏龙军团的第七军军长迪克罗成为整个法军的总指挥官,负责草拟全面停火的命令。迪克罗照办了,草拟了全面投降的军令,但他拒绝签字,他说法军总司令还是德·温普芬,要将他找回来签字。而与此同时,法军总参谋长埃德蒙·勒伯夫也拒绝署名,他们都认为这是军人的耻辱。

拿破仑三世很是无奈,怒火冲天,直接下令将迪克罗和埃德蒙·勒伯夫全部解除职务,同时任命他的狗腿子——皇家近卫军的军长布尔巴基再次出任法军临战总指挥官,负责向普鲁士停战投降之事。这下,布尔巴基表现出他能力强的一面,直接先在埃尔城头插上白旗,再派出他的亲信莱勒将军前往普鲁士军营送皇帝的亲笔投降信。

而法军内部,看到插上白旗,大多数的法军士兵没有表示反对。但夏龙军团的第一军有三个步兵营以及预备队骑兵师中的一个骑兵营表示强烈反对,纠集士兵武装要求见皇帝,被拒绝,而且第一军副军长和预备队指挥官前来命令他们放下武器回军营等待命令,他们知道投降的事情已经成为定居,愤怒地表示反对,将近2400多名士兵冲出埃尔城,共向普鲁士军队,大半被射杀,剩下小半或是逃回来,或是四散。

第1331章 法国政变

当普鲁士皇帝威廉一世听到有法国骑兵将军莱勒作为使者献上法国皇帝的降书的时候,真的吓了一大跳。

威廉一世疑惑地看了看陆军部部长罗恩元帅和首相俾斯麦。罗恩和俾斯麦也很是不解,两人心中均是一阵狂喜之色。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法国皇帝居然就这样要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