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源是当天晚上便得知东明县境内的黄河故道开挖完成,不过,他当时正在濮州城察看如何将黄河故道绕过州城,等他赶到东明时,已经是第二天了。
而这时,从京杭大运河北上转道黄河口的船只,卸下一大批皇帝特意交代给他的修建河堤的宝贝,也让众多的牛马车给拉到了已经开挖好的黄河故道河滩两边。
魏源倒是想见识下这连皇帝也亲口夸赞的宝物。
一声令下,堆砌河堤开始。众民夫在讨虏军将士和各大小工头的指挥下,压实土堤,敲打木桩进泥土中,堆砌石块。一般的河堤,也就到此为止,最多再堆放写防浪石块等。可没想到的是,魏源看见工务部和农业部的那几名执事,带领着数名工头,领着民夫将牛车马车上的灰不溜秋的黑灰,倒在地上,混入细砂,浇上水搅动起来,变成了黑乎乎的泥浆。而后,这些民夫将泥浆糊在河堤的斜坡上,嵌入泥土和木桩以及石块之间,将所有缝隙都死死地填实起来。
魏源明白过来,这些想必是奇怪的三合土吧。他找来一名工务部的执事询问,对方回答道:“禀钦差大人,这是万岁发明的上好建筑宝物,名曰水泥!钦差大人别看它现在柔软无比,再过几天,便会硬化,最后变成与石头一样的坚硬牢固。任是这水流冲击,也稳固如山,作为河堤,最好不过!”
“什么?这世间竟然还有如此宝物?比三合土还要好使?”魏源惊叹道,最让他吃惊的还是这宝物居然是当今天子发明制造方法的。这,莫非这是从西洋传来的方法?但据他了解,即便他接触的好几名洋人,也从未说过西方有这种奇物。
几天后,当魏源再次来到东明县察看的时候,他惊呆了:这叫水泥的宝物,竟然真的将整个河堤修葺得坚硬异常,牢固万分。他找人用木桩想锤击水泥地里,但发现根本是徒劳的,这水泥地竟然犹如天生的石块一样!
魏源大喜!连忙下令赶紧多运水泥,沿已经开挖的河道修葺河堤。
一个半月的时间,魏源从开封府的兰阳县,经考城,进入直隶大名府东明县,再入山东曹州府菏泽县,这百余里的河道河堤全部用水泥修葺一番。而后面的进入濮州境内后,便利用现有的大清河上游支流魏河和赵王河,将黄河故道与大清河上游连接起来。
第678章 洪灾来临
中华帝国太圣二年四月初,陕西的渭水、山西的汾水和河南洛水等一带便连降滂沱大雨,河水暴涨,中原大地的山川之间皆成河沟,水漫四流,而渭水、汾水、洛水更是河堤漫溃,河岸两旁的田地都有不少被淹。
到四月下旬,持续的大雨降了半个多月仍旧未停,而汇流而下的持续排水进入中原大地的母亲河——黄河后,夹杂着大量的泥沙,更是导致黄河水位暴涨。
先是潼关的风陵渡被淹,紧接着,平陆和陕州城被暴涨的黄河水倒灌,而孟津、荥泽等黄河边上的州县更是惨遭洪水之害,水漫距离河岸二三里的城墙,年久失修的城墙被洪水冲刷侵袭,承受不住,各县城基坐陷膨胀而倒塌者数十处,河水倒灌入城内,单是这几座县城,便有民房倒塌上万间,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最严重的是洛水入黄河口出的巩县和汜水入黄河口的荥阳两城,城内土丘山岗也泡在水中,水侵城墙数尺之深,衙署庙宇民房倒塌殆尽,城外和河滩两边的上万亩麦田也尽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