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区县的变化是一方面,北新市区的变化也是巨大的。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冯国川和王林搭班子时确定的科学发展的思路获得省委及中央的高度肯定。北新市不绝对追求生产总值但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做法被提炼至理论高度了。王林关注民生改善注重环境保护的综合发展思路的约谈文章连续被党内权威理论刊物《求是》刊出。凭着北新的政绩,王林走进了中央的视野,在九十年代末期终于坐上了仕途的快班车。王林就任省长后,在全省推广北新经验,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与市长们的责任书中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列为一类指标,在大力追求gd总量的大形势下尤为另类。随着王林接替齐明远担任省委书记,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后,g省的做法开始影响全国了。
随着北新面貌的大变,北新这个曾是省内倒数第一的地级市成为g省的省级干部培养基地。王林的步步高升更加重了这个趋势,目前省委省政府的现任领导中竟有七人有在北新的任职经历。
清楚地记得在给隆月之父隆长风做寿时,隆长风对已经进入省委常委担任副省长的王林说,你这个副部级是沾了荣飞的光。当时是小范围的聚会,参加的都是极要好的朋友,隆长风说话也就没有了顾忌。
影响和改变了王林的仕途,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这也算是自己人生的成功吧。
还有已扬名全国的联投教育基金会。始终将援助基础教育为目标的联投慈善基金会在1998年更名为联投教育基金会。基金会的匾额是由当时刚担任总理的周延东题名。周延东是有名的不题名领导,却爽快地答应了荣飞在电话里的请求,一连写了三幅大字,让荣飞酌情使用。在电话里跟荣飞郑重地说,我的字差你的远了。建议这个字由你来写,将来会有人为这个功德无量的基金会写专著的,我坚信这点。
因为送来的总理的题词是教育基金会,联投慈善基金会就此更名为教育基金会,并重新做了社团法人的登记注册。
十余年里,据不完全统计,联投教育基金会已累计为基础教育的捐资超过了十五亿人民币!极大地改善了g省农村教育的硬件环境。说个功德无量,荣飞还是承认的。
如果没有我,联投不会出现,这个已经名扬全国的基金会当然也不会出现。
这也是自己人生的成功吧。
还有北阳的城市改造。从程恪在任时就灌输一种不同的理念,那就是挖掘城市的真正内涵,寻找城市的根,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与沉淀的悠久历史结合起来。但程恪的继任给自己看到的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拿出的改造方案令自己感到不解,那是一个没有特色,急功近利的方案,大概g省及北阳的专家们只看到北阳相对落后于兄弟省会的落后局面,在设计城市改造时追求一种追大攀洋的思想,比如上高架桥,立交桥,建立多少商务中心总裁基地……
很感谢贾书记对自己的信任,贾新民当然知道自己与陶氏的关系,但还是将这份应列入绝密的规划案交给了自己。一般的讲,这份规划案就是巨额的财富和巨大的商机,当开发商窥知政府的城改布局,挣钱就是很容易的事了。这就是年青一代领导与程恪那代人的不同,这份规划肯定在程恪手里就启动了,但程恪只跟自己谈原则的东西,绝不透漏细节。贾新民就不同了,尽管贾新民是刚从北新调来。
自己那次很张扬,建议贾书记召集有关专家,由自己给他们讲讲应该如何改造城市。表示联投愿意出资并联系国外,请做规划的专家们访问欧洲的几个首都,看看人家对于城市建设是怎么搞的。
现代化的城市不只是高耸入云的高楼,而是一系列看不见但你感觉得到的东西,就像空气一般。必须从市民的视角出发考虑问题,一切以他们的方便文明为出发点。绝不能有重视地面轻视地下,重视表面轻视背后的现象。不会暴雨就内涝,高峰就拥堵。也不会有污水横流的棚户区和城中村。
在精心准备后,自己给省市搞规划的专家及领导讲了一课,题目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时长三小时。罗列了世界上十六个大城市正反两面的经验和教训。媒体对这次“授课”给予了充分的报道,在全国引起一定的反响。当时还在任的周延东总理曾打电话让自己将讲稿给他……
北阳在缓慢但又快速地变化着,令自己欣慰的是北阳的城市改造虽不是完全按自己的设想进行,但也没有走注定失败的道路。纯阳宫开发不过是利欲熏心的几个开发商掀起的闹剧,高层从一开始就否定了他们的方案,不过是借陶氏的手而已……
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养育自己的这座城市的面貌。这算是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