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页

长孙淳摇了摇头道,“可不是这样,所有的钱,都是当地的百姓自己凭本事挣的,就您刚才吃粉的这个摊位,您知道他一天卖多少碗粉么?”

长孙无忌反问道,“很多么?我瞧着,就五六张桌子啊!”

长孙淳解释道,“五六张桌子,可不少了,那可是流水一般的客,从天没亮,他就开始煮,两班交替,直到深夜都有客人吃,有的摊位,一天十二个时辰,就不带停的,就这么一个摊位,每天生意最差的,至少都能卖出去五百碗粉,卖其它吃食的摊位,也绝不比这类摊位差,按照司户吏的统计,打着九垸县旗号的摊位,每天的营业额,就没有低于三贯钱的,甚至,有一些,能够达到十几贯,八百多个摊位,他们一天的营业额,就超过三千贯,纯利润,至少一千五百贯,您说说,有这么能赚钱的产业,他们掏钱给全县的病人看病,小孩读书,赡养孤寡,那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么?”

听到这个,长孙无忌眼神中焕发了一丝光彩,笑道,“看来,老夫还小看了这些摊位,等安顿下来之后,老夫肯定要去九垸县拜访拜访正明了。”

第591章 九垸来客

对于长孙无忌要去拜访孙享福,长孙淳是持保留意见的,在他看来,孙享福已经是一个被皇帝厌弃之人,长孙无忌与孙享福来往过密,只会让皇帝连他也跟着一起厌恶。

所以,开口道,“现在是非常时刻,孙正明遭陛下所厌,您还是……”

“呵呵呵,谁告诉你陛下厌恶正明了?若陛下是那种心胸狭隘之辈,能有我大唐如今这番局面么?陛下的主张也好,正明的主张也罢,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咱们大唐好,只是,他们在做事情的先后上面,暂时存在分歧,没有统一意见而已。真正要说陛下对于正明的感官,我觉得,应该是‘佩服’。以正明之智,他不可能不知道抗旨杀王浩的后果,可是,官爵,年入千万贯的产业,他说舍弃就舍弃了,古往今来,你见过谁肯为不相干的百姓,承受这么大的损失?”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身边最亲近的大臣,他说李世民是‘佩服’,那肯定就是佩服了,长孙淳没有什么不服气的,不过他还是想到了自己到荆州之后看到的一些问题,继续道,“那,如何平息周边各县百姓的怨气,使地方稳定下来,您可得好好问问他。”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等我见过各州主官,摊派完后续的建设任务之后,再说吧!”

将一百多个摊位全都看了一遍,长孙无忌心中顿时有了底,他的智慧水平,不是长孙淳这样的年轻人能比的,对于商业发展,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领悟,他认为,这些小吃摊,就像是长安的商业广场一样,是可以在其它地方复制推广的,自己只要引导百姓跟着九垸县学习,整个大唐,至少可以造就十几个像九垸县这么富裕的县出来。

毕竟,洞庭湖区,整个被孙享福勘察过一遍,方圆八百里之地,都可以纳入垸田建设范围的地方,以一个两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大湖为中心,再向四周扩大八百里,这得多大的地方?

至少比五十个九垸县还大,在明清时期,这里的垸田建造趋于大成的时候,可是有五百多个垸,九垸县,只是其中不算最大的九个而已。

想到这里,他对此次的荆州之行,可是有了较大的把握,去衙署,安排各项工作,自是不提。

九垸县,孙享福终于可以在宽敞的教室里教授百姓们一些知识了,入冬后,虽然由于各镇的产业铺开,大量的人手被派出去干活了,但前来听讲的学习的人,却只多不少,除了本县的百姓以外,邻县的,甚至江陵,江夏等州城,都有人专门过来听孙享福讲课,民学对于这些周边赶来的百姓,也是从不拒绝,你要你遵守次序,安心听讲就行。

“今天跟大家讲的,是红菜苔的种植,收割,与烹调,大家都知道,红菜苔,是咱们荆州地区,在冬季可以上餐桌的主要青菜之一,这种菜无惧霜打风雪,即便是皇宫大内,它也是冬季的主要贡品蔬菜。然而,作为红菜苔原产地,咱们产出的菜,却并不够让全国人民食用的,这可不是咱们种的不够多,而是因为传统的种植方法不得当,使得菜苔茎叶长的不茂盛,收割方法不得当,使本可多轮收割的高产作物,一两轮收割之后,苗物就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