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过后,孙享福在书房里看到了无影儿送过来的情报,嘴角钩起一丝笑意小声嘀咕道,“他们不跳出来,我还没有借口整治他们,既然要跳出来,那就别怪我了。”
孙享福主动向地方豪强出手的话,会引起朝中百官的不安和反弹,毕竟,朝堂上现在大部分中高级官员,身后都连着一个家族,可是,如果是这些地方豪强主动跳出来惹孙享福,孙享福再被动反击,就不是一个意思了。
在态度和立场上,孙享福要摆明确,他不是争对所有地方世家,也不是李世民要对全国的所有世家大族动手,只是因为他执行的一些政策手段,与荆州的一部分地方世家豪强的利益起了冲突而已,本来是不想闹大,化事为了的,可这些世家豪强不愿意,那就只好被迫应战了,朝中大臣,与这事没关系的,可以靠边站,因为这是个局部问题,跟其它地方的世家不沾边。
第538章 乌龙般的弹劾
说到世家,现在朝堂上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五姓七家系的官员,平时基本都不主动跳出来说话了,他们只是根据事情,默默的站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绝不出头。
从王圭被罢免了侍中之位后,五姓七家系根本没有一个堂部主官级别的人物在朝堂上当政,他们居然也甘于接受这种现状。
反而是那些二三流世家背景的人,现在在朝堂上比较活跃,各部的侍郎,郎中等关键的位置,基本都是被他们这些人把持,像农部这样的衙门也不例外。
出自京兆韦氏的韦挺,是农部在京当值的最高级别官员,孙享福这个尚书,基本上是个只管技术的甩手掌柜,农部的另一位主要领导李公淹,则是全国各地的快跑断了腿,他要推进农部的组织构架在全国州县铺开,以及落实各个地方有关农业的项目。
这就给了许多人一种五姓七家淡出朝堂,潜心发展,二三流世家背景的官员,占据朝堂的假象。
当然,要是有人出来弹劾太子少师,农部尚书孙正明,这种级别的高官,大家还是会觉得觉得意外的,不过,更多的可能是欣喜。
因为孙享福本人,以及他的关系户,都是那些功劳多到烧手,皇帝都头疼怎么封赏他们的顶尖勋贵团体。
而这由于这些人占据了最高的位置,低一层次的官员,就总想要掀翻他们,他们若是不走,朝堂上的大多数官员,就无法上位,可没有人愿意做千年老二,一直看别人脸色行事。
韦挺作为孙享福在长安的代言人,对于一些该了解的情报,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可是,他并没有打算阻止某些人跳出来。
“臣弹劾山南道大总管孙正明,施政不当,将山南道地区数个受水灾较严重的州县的粮食,全部抽调一空,致使当地流民成灾,州治,县治败坏,请陛下明察。”
现在的朝堂上,除了有极不正确的政治事件,一般是不会有官员喊出‘弹劾’两个字的,这两个字自法部成立以后,在朝堂上的意思,就是‘指责’,一般来说,不是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是不能随便‘指责’的,因为,没有经过法部批复,刑部取证调查,而无中生有的指责别人,尤其是上官,是要受到惩罚的,轻则降级罚俸,重则直接罢免。
孙享福在山南道的所作所为,在武士彟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就心知肚明,所以,突然听到这个弹劾的时候,李世民的眉头就皱了起来,想到了此前韦挺找自己所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