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页

没有仗打,武人出头的机会少,平民百姓学兵事,没有施展的舞台,谁还会去学?

只消几十年的和平时期,老一辈的将领死完,就能让一个国家的大部人们忘了打仗是怎么回事,军力还怎么强的起来?

没有军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再怎么强,也有可能被野蛮摧毁,后面的开元盛世被安史之乱终结,就是最好的例子。

听了尉迟恭这话,李世民略微的想了一下,却是把目光看向了孙享福,显然,他对自己心中想到的解决方案还不太满意,想看看孙享福有什么新颖的想法没有。

“陛下,军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需要臣阐述了。然而,这么重要的东西,咱们大唐居然没有专门设置传承的机构,完全是任其自生自灭。

若此的话,等在座的诸位百年以后,那些千百次在战场上累积下来的战争经验,就可能会出现断层。

要知道,在您的治理之下,这天下,很可能几十年都不会什么大战,新生的军人,在和平年代的安逸生活之下长大,即便是有些训练,但打仗时候的水平,只怕会不堪入目。

所以,臣建议,成立一所军事学院,让诸位将军作为讲课的老师,像传承文化一样,将诸位将军累积下来的军事经验言传身授的传承下去。

除此之外,军事学院还要不断的研究如何强军,如何更新武备,让大唐的军力保持天下第一这样的课题。”

‘天下第一’这个字眼现在一出现在尉迟恭的耳朵里,就会让他浑身打颤,善阳的软文广告,以及军中的一些流言,都很刺激人,让他们对这个名头,升起了无限的遐想和渴望。

“对对对,一定要保持天下第一啊陛下。”

几乎是下意识的,尉迟恭就点头赞同道。

而在坐的,如李靖,李绩,这一类的兵法大家,也忍不住的露出意动之色。

要知道,他们私下里,其实已经在总结自己的一些带兵经验,开始著书了,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关于战争兵法这一类的东西,是比冶炼工艺等一些核心国家机密还需要受到管制的东西。

像李靖所著的兵书《六军镜》,《阴符机》等,很早就已失传,不是没有人学习它,或者是它很难学习,而是君主不愿意有过多的人学习掌握它,他们认为知兵的人都是国家的隐患,所以,往往会把它密书藏起来。

传播有传播的好,不传播,有不传播的好,这就要看皇帝是怎么判断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