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页

“有来有往才是礼,这些瓜,就送给你们吃了,下次我等要是再来叨扰,你们可还要用这好茶好饼招待我们哟。”

“一定,一定。”

将一大缸子茶喝完,跟大家闲聊了一阵,李世民才挥手跟大家告别,通过这一段的闲聊,李世民对于善阳的基础民情也多了一些了解,一个字形容‘富’。

他们富的基础是,没有闲人,产出多。

除了七岁以下的小孩子以外,这里的每个人从早上睁眼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今天该干些什么。

青壮们在城里的作坊务工,老弱们在村子也有生产,不做鲜花饼的时候还可以采花瓣,除杂草,打理打理蜂箱等等。

七岁以上的孩子,则都在城里蒙学,不分男女都是,只有在休浴日,才会回到村子歇息两天,李世民还从刘大旺嘴里得知,善阳城内光蒙学就有七八所,每所学堂都有过万学生,不分胡汉,只要孩子到了七岁,就可以入学,而且是免费读书,只需要交纳少量的食宿费用就可。

看来,孙享福是想在善阳将全民教育提早推行,就是不知道善阳的财政,能否负担的起。

本以为关中丰收之后,在民生方面,会将岭南和善阳甩开的,但现在看了实际情况,李世民觉得,或许不是甩开,而是追赶,因为李世民回到营寨后,翻看了今日转过来的奏折,又在里面发现了一封冯盎的奏折。

他请求朝廷派能工巧匠,帮他建设建造一座新城,原本的广州城对于现在的岭南百姓来说,似乎有些过于狭小和落后了。

而且,建城的人力,财力,不需要朝廷出一分,朝廷只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就好,他还说,待新城建设完毕之后,岭南之地,至少广州周边,可以像中原之地一样,实行同样的户籍税收制度了。

这让李世民很有挫败感,自己弄个渭南新城还得通过各种手段找投资,甚至有可能贷款,人家冯盎,直接财大气粗的告诉他,我有钱,就是把广州城建的跟长安一样大,我也自己掏腰包。

这一轮的民生发展竞赛,李世民注定很难赢,关中现在不仅欠着岭南许多粮食,还欠着百姓的许多存款,渭南工业区对于关中来说太重要了,不将其弄好的话,李世民怕自己会被甩的越来越远。

车队在次日正午,便到了善阳城南门,各卫将领率领的大军从城外绕到了北门,入安北军大营居住,李世民的车驾,则将会被以孙享福为首的一干安北大都护府官员从南门迎入,穿城而过,直到城北的孙府。

李世民也就在城门口现了一下身,接受了孙享福,夷男等人的参拜,让等候在此看热闹的百姓瞻仰了一下他的圣颜,就快速的宣布迎接仪式结束了。

没办法,善阳六月的太阳很大,尤其是正午,让大家干挺着晒油,万一中暑了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