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页

从龙虎山祖庭洞天出来后的陈天涯,就已经是宗师级的高手,如今亲自带人,击杀几名蛮军的探子,连他自己都多少有些好笑。但是战争,从来就不是取决于一两名高手,而是每一个人所在的不同位置。

如果说,在以前,周朝的存与亡,对于身为江湖人的他们来说,并不是那般的关心,那么现在,每个人都清楚的意识到,这并不是周朝与新朝的战斗,而是华夏与蛮族彼此之间的存亡,他们可以不管朝廷,却不能不顾华夏。

半个时辰后,他们离开了这里,继续往前摸去,在他们身后的草丛中,则多了几具死尸。

鬼狐陉这一边,敌我双方还彼此的试探与牵制、并缓慢接触的阶段,长河最下游,岭海的丰乐郡,却已经是炮火齐飞,打响了南方反攻蛮军的第一战。一批武林高手,在炮火的压制结束后,各自带着炸药包冲上前,紧接着就是连续不断的炸响,城墙轰飞。

华夏兵开始冲锋,然而敌方的火器也开始发射,战车上弩炮、火箭乱飞,射程虽然不如火炮,陡然射出,却也是密密麻麻,何况还占据着防守之利。人仰马翻,尘土乱卷,战场上的混乱急剧扩散,很快,双方就围绕着崩塌的城墙,形成了反复的拉锯战,火炮与炸药,更多的只是攻坚与威慑,真正决定胜负的,依旧是血与肉的对撞。

希望能够为华夏的再起尽一份力的华夏兵将,与为了夺取更多的军功,由此分得更多的金银、土地、奴仆而奋力杀敌的蛮兵,翻起的血涛,卷起了兵刀,沉沉浮浮间,尸骸遍野……

第十一章 龙蛇起陆

与蛮族之间的战争,从二月底的接触战,到三月初的大爆发,几乎没有任何的拖延,因为双方原本也就已经做足了准备,不管是锐气的比拼,还是物资的积累,至于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等,更是早就经过了不知多少次的推演。

南方的反攻,是全方位的,而蛮军终究还是受到了占领时间太短、后方不稳的影响,虽然也组建了不少天孝军,但是天孝军的士气,不管是与南方实行先军政策的华夏军,还是与顺利改革军制后的新军(蛮军),全都无法相提并论,更多的时候,只是用来送人头。

虽然天孝军本身的实力实在是不值一提,但在协助新朝管理百姓、镇压反抗的过程中,却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正因此,以宁江在临安重新组建的神武右军、吞鹏军为首的各路人马,首先重点打击的就是天孝军,这也迫使蛮军不得不开始收缩防线,长河北岸的武州和秦州,最先落入了华夏军手中。

虽然在长河北岸,很快的就站稳了脚跟,但是在往前推进的过程中,依旧是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虽然运用上了火炮,但是缺少优良的战马,依旧是华夏一方最大的难题。南方江多湖多,水战的作用极大,然则要想收复中原,骑兵终究还是难以缺少的要素。

而为了避开己方火器不如南方的弱点,神册宗倍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以机动性更强的野战为主的战略,并不局限于一城一池的防守。

新朝以精锐骑兵来去如风的战术,对于南方的华夏军来说,的确是最为头疼的事,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华夏一方因为火炮的使用,所形成的阵地战、攻城战的优势,一些华夏军往往还在路上,就受到了出其不意的攻击,损失惨重,一些运输中的火炮,也因此而落入了突然杀来的蛮军手中。

临安一方,对此所采取的策略,就是进一步实行先军政策,同时对前线的将领,在定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后,就大量放权。在大的战略上进行统筹,前方将领的具体战术,基本上不进行过问,只在事后加以研究。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这样的话由身为丞相的他,在朝堂上亲口说出,因此也成为了前线许多将领随时可以举起的“令箭”。人数,原本就是华夏一方的优势,只是以往,对于真正有才能的人掣肘太多,纵是名将也难以施展拳脚。

以尊华抗蛮为大旗,全民抗蛮,靠着人数上的优势压向蛮军,再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对取得优异成果的将领、官员进行提拔,对其进行重点支援和补充,这样的手段,的确是超出了新朝高层的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