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为百子晋叹息,但此时此刻,他也帮不上百子晋的忙,只能先静下心来,认真的答题。

宁江离开考场的时候,乃是下午未时初刻。

此时他阵雨已经停歇,满地湿辘,天空却是明亮。

在他出来的那一刻,就看到妹妹在远处向他招着手。

宁江前去与妹妹会合,并从妹妹那,得知百子晋与他祖母已经离开了郑府。

“哥哥,”小梦一边与哥哥一同走在路上,一边分外不解的问道,“为什么题目里有百公子父亲和爷爷的名字,他就不能考试了?这是什么道理?”

宁江摇了摇头,这种事也很难向妹妹解释清楚。

事实上,这种事情并不只是在这个世界出现,在另一个世界的古代,同样出现过许多次。更有甚者,如唐朝“诗鬼”李贺,年少时便已声名远播,十八岁时本该参加科举,遭逢丧父,守制三年,后来再次参加科举时,却有妒才者攻击他,说他父亲名叫“李晋肃”,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字同音,犯了名讳,虽然有当时的主考官韩愈不断为他争辩,李贺最后还是只能被迫离开考场,一生未能再参加进士科。

现在虽无这般夸张,但百子晋的父亲与祖父,名字与考题接连犯讳,要是不离开,等放榜之后,不知会有多少人举着圣贤书说事,到那个时候,哪怕他中了解元,也会被马上打下来,且就此成为一生中的污点,弄不好连秀才的功名都保不住。

《季梁谏追楚师》,作为左传中的名篇,其主旨本是“民为神主,先民后神”,结果却因为那神神叨叨的“忌讳”,而打下了一个本有希望的学子,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讽刺……

第五十八章 宣父犹能畏后生

在靠近城门的一处柴屋里,宁江见到了百子晋与他的祖母。

百子晋低声道:“让宁兄失望了。”

宁江摇头道:“这是非战之罪,怪不得子晋。”

小梦在旁边安慰道:“百公子不用灰心,三年后再来,到时候一定能够考上的。”

宁江却是看向远处的城墙,叹道:“三年后啊……三年后,恐怕是没有科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