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伟当年在马尼拉,因工作能力强,所以深受梁玉洁的器重,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是吕宋管委会的常委成员,前途无比光明。
时任吕宋管委会主任的萧汉光,性格相对随和,再加上他过于在乎团结,所以平日里就显得有些软,并没有在班子中树立起应有的威信。
长此以往,也助长了以梁玉洁为首的几个常委的嚣张气焰,再加上马尼拉孤悬海外,所以当时的吕宋管委会,颇有些脱离中央的意思,在一些重大决策的问题上,甚至不请示公司董事局,管委会内部就擅自决定。
后来被惯出毛病的梁玉洁,在马尼拉一脚踢在了李明的这块钢板上,直接被发配到海参崴冷藏了起来,乔伟作为她的亲信,后来也被调到了公司民政部。
当时正值远东公司安置中原流民的关键时期,民政部的员工一年到头几乎都在各地基层忙碌,甚至比基层干部还要辛苦。
从繁华的马尼拉,一下子回到了辽东基层农村,还被分配到最辛苦的民政部。年轻气盛的乔伟,心态也迅速的发生了变化,认为这是李明在整他。
其实当时吕宋管委会的几个常委,包括主任萧汉光,都被调回了公司。公司非常欣赏乔伟的工作能力,把他调到民政部,也是变相的一种考验。
别看民政部很辛苦,可也是最出成绩的地方,辛苦繁琐的工作也最锻炼人,甚至很多能力一般的员工,都是在安置流民的那几年,通过在基层的磨练,最后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
后来李明去河套创业,当时在海参崴闲置两年的梁玉洁,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毅然选择回到了沈阳,提出去河套创业。
当时梁玉洁还找过乔伟,让他也去河套。可乔伟对李明始终心怀芥蒂,因此拒绝了梁玉洁。使得本该可以改变他命运的一次机会,和他擦肩而过。
所谓物以类聚,不久他就和一群有着和他一样心态的人走到了一起。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从彼此发一些牢骚,到志同道合,最后发展到在春季会议上联名上书。
当时跑到梁玉洁那里做工作,希望对方也在倡议书上签字的人就是乔伟。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在公司的监控之下,他的名字后面已经被周比利画了红圈。
联名上书事件失败以后,公司董事局并没有做出什么找后帐的举动,彷佛一切都没有丝毫改变。
无论是远东高层,还是部门领导,甚至是同事朋友,却开始对乔伟变得越来越客气。部门的领导经常对他嘘寒问暖,同事们对他也是关怀备至。
一切还是那么和谐,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但却令乔伟过得非常不舒坦。最让他感觉憋屈的是,就算想找人发火吵一架,都特么没有合适的理由。
直到在一些涉及到个人利益的事情上,乔伟才深切的体会到,他已经被彻底的边缘化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关键岗位,会被别人不动声色的替代,本该自己独当一面,可是莫名其妙的被提拔,成了一个身居高位的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