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页

远东1628[校对版] 茶头 2221 字 2022-10-22

上世纪3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黑帮头子是阿尔·卡彭,政府、联邦调查局和警察局多次对他进行调查拘捕,可都因为没有证据而让对方逍遥法外。

后来联邦特工请求irs协助,这帮国税局貌似文弱的会计通过“不报税”这条杀人灭口、居家旅行的必备良罪,将杀入不眨眼的阿尔·卡彭送入法网,坐了11年大牢,阿尔·卡彭的犯罪集团也就此灰飞烟灭。

周比利苦笑着说道:“老大,你可能还不了解大明的情况。大明的地方官以抵制税赋为荣,靠抗税来收揽民心培植声望,尤其是江南地区,再重的税推行下来,都给打了折扣。明朝抗税的风险成本太低,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是闹再大也打不了罢官回家了事,可一夜就蹿红了。一场狠闹换名满天下,比今天的炒作还灵。

哪怕是明朝横征暴敛最严重的崇祯年间,崇祯为了弄钱眼睛都红了,真正从民间征上去的税赋,也不过是百分之七八十。可就是收来的这些,要么被当地官绅巧立名目刮走,要么路上被层层扒皮,真正送到崇祯手里的,基本没几个钱。

可到了清朝就狠多了,不管是谁交不上税就要追责,一级压着一级,当官的要保乌纱帽,做吏的要保饭碗,所以收税季节,兵丁就如狼似虎扑来,凡是交不上税的家庭,管你多么困难,家里的田产全都抄没,有人倾家荡产交不够,竟被捆在树上拷打。

据历史记载,仅康熙三年这一年,有县城就为催交赋税,连续打死了六百多乡民,其中不单有苦农民,竟还有基层的官吏,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乡官更当场被虐打至死。在平三藩的时候,清朝还曾弄过‘十年并征’,也就是在富庶地方,一次性征收十多年的赋税。

这种做法放在明朝,早就翻了天,但清朝的士绅百姓们,却是宁可变卖家产借高利贷,也得交上。倘若有丝毫拖欠,哪怕功名在身的书生,也逃不过捆绑虐打!我们虽然不会像满清那样拿着钢刀收税,但是在大明对税收普遍抵触抗拒的大环境下,对中原各地的抗税偷税的商人、士绅地主,也绝对不能手软。”

听周比利说了这么的一大堆,李明也来了兴趣。

“你说的确实在理,我们还真就没考虑到这种情况。汉唐时期动辄几十万大军的折腾,花钱眼皮子都不眨,犒赏功臣大把给钱给地毫不心疼,宋朝时期更是富的流油,可是到了商业极度发达的大明朝,出动个四五万兵马打仗都会把国库掏空。一个政权靠什么来维持,就算傻子都知道靠税收,可大明的税收真可谓是糟糕透顶,地方的藩王勋贵、士绅官僚各个富可敌国。朝廷一旦要加商税,满朝文武就巧立名目、引经据典的加以阻止,如果加农税,他们就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为他们不用交农税。”

李明说到这里,想了一下,然后说道:“老周,回到北京以后,你和老钱、兴浩坐在一起对你提出来的这两个隐形的监察机构,还有那个税务执法部门,好好的研究一下,然后尽快拿出一份报告交给我,由我提交董事局委员会进行讨论。”

周比利点了点头道:“其实我们几个早就商量过,这个想法也是我们一起想出来的,他们两个怕挨骂,所以就让我先和你碰一下。其实我们已经初步拿出了一个方案,只是通过这次严打,我认为这个方案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对方,回去以后我们还要进行修改。”

第1397章 永无翻身之日

周比利端起酒瓶,又和李明碰了一下,然后喝了一大口,笑着说道:“其实成立这个税务执法部门,对公司的下一阶段工作非常有利。一旦明年公司颁布宪法和各种法律,再进行税务和土地政策改革,我们就有了执法依据和强力的执法手段,不管哪个士绅地主或是商人,只要敢于偷税漏税,或是瞒报漏报,我们的税务执法部门就可以上门执法,一朝罚他个倾家荡产。”

李明点了点头道:“嗯……你们情报部的这个建议不错,想要转变中原地区的纳税观念,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但要不遗余力的加强宣传,也必须有个强大的税务执法部门。”

周比利沉声道:“就我们情报部反馈的情况来看,大明中原各地的中小商人和小商小贩,他们虽然偷税漏税,但是平时受衙门里的胥吏衙役和黑恶势力的肆意盘剥,每月交上去的孝敬也不少。那些大商人的生意做得很大,可谓是日进斗金,根本没有人敢向他们收税,因为他们的靠山都是士绅官僚。在经济高度最发达的江南地区,哪怕是国家山河飘摇,北方战乱频繁的明末崇祯年代,市面上依然充斥着各色奢侈品,大宅院里每天鼓乐齐鸣,秦淮河花船上夜夜灯火闪亮脂粉气飘香,书生学子们一边搂着美人把酒言欢,一边义愤填膺骂朝廷忧国忧民,过的公认神仙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