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远东公司把他们当成了宝贝,每人都分发了一套物资。包括一套新衣服、一条毛毯、一个装满了生活用具的背囊。而且每天三顿饭的标准也不错,至少能吃得饱饱的。
这些工匠到了辽东下船后,又被仔细的甄别了一番,重新进行了登记入册。然后才把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放了进来。远东各部门的负责人为了争夺这些来自印度的能工巧匠,当然免不了一番撕逼大战。
反正只要从印度来的工匠刚一下船,登记甄别以后,瞬间就会被各部门一扫而空。远东各部门的技术产业工人,大多数都是以各地的工匠为主,其中包括大明、日本、朝鲜、南洋等地哪的都有。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时代的工匠,他们也许大字不识一个,也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一步步熬出来的。他们从几岁就被家里人送去跟大师傅做学徒,或是有着家族传承,被自己的家人手把手的教导出来的。若是没有些天赋,或是不能吃苦耐劳,早就被师傅和长辈一脚踹跑了。
所以这些工匠的手艺不但扎实,而且技术精湛。只要接受公司各部门一段时间的培训,就能尽快的进入角色。往往不到一年就能成为各部门的学徒工,再在各个岗位上经过一两年的实践,往往都能成为公司合格的技术产业工人。
远东公司各个部门近几年发展的非常快,但是技术产业工人的缺乏,也再次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虽然公司在海参崴建立了大批的各类职工技校,可是依然无法满足公司各部门的需要。
这次从印度送来的大批工匠,正好解决了公司各部门的燃眉之急。印度地区自古就不缺工匠,远东军消灭了莫卧儿帝国之后,就开始在印度各地大肆收拢各类工匠,现在正源源不断的送到辽东。
第886章 河套根据地的秋收
远东公司通过印度战役,彻底的解决了一直困扰公司的粮食问题,使得远东终于度过了公司自打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公司上下解除了后顾之忧,顿时焕发出了惊人的工作热情,各种工作的进度明显加快。每天都有无数的船只,满载着大明北方的流民,或是粮食布匹等物资,往返于辽东与印度的两地之间,印度和辽东沿岸的港口天天都是万帆云集。
有了印度战区运来的大批粮食、棉花和布匹等物资,远东公司今年接收的流民,条件当然也提高了不少。而来到了印度的大明流民,因为这里的各类物资极为丰富,所以他们和辽东流民相比,各种条件也要好不少。至少这里的气候宜人,不用考虑冬天越冬的问题。
这个秋天,远东各地都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此时的河套地区秋收刚过,今年补种的玉米、地瓜和土豆,因为误了春播的时节,再加上小冰河时期的特殊天气影响,以及都是新开垦的耕地,所以平均亩产量并不理想。当然,这也在根据地之前的预料之内。
河套地区新开垦耕地都是在河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的黄河两岸,根据地组织数万流民,总共在黄河两岸开垦了近二十万亩荒地。
北上集团军横扫漠南草原的蒙古各部,缴获了大量的牛群,除了大部分送往辽东地区以外,生于的全部投入到河套地区,作为流民开荒的耕牛使用。